昨天的殿試過後,整個汴京城便處於一種半靜默的狀態。
沒有放榜,就不知道新科狀元到底是誰,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
因為隻有寥寥數人的試卷是由武文彬直接定下來的,其餘的試卷都是由考官直接批的,所以時間上就有些長了。
考生交卷後,試卷先由宦官收上來,交給 “編排官”。
編排官會去掉試卷上考生的個人信息,進行糊名,並編上相應的字號;
之後交給 “封彌官” 進行謄錄,由專人將考生的答卷重新抄寫一遍,避免考官認出筆跡。
每一份謄錄過的答卷都要再交由宦官審查,蓋上 “禦藥院” 的大印(宋朝沒有 “禦書院”,禦藥院本是皇家醫療機構,因皇帝對宦官較為信任,讓其參與科舉事務以監督官員);
最後交給 “考官” 批改答卷和擬定名次,考官擬完名次後,再交給 “覆考官” 重新批改和擬定名次。
如果考官和覆考官擬定的名次差異太大,可能會讓考生補考,之後再次進行糊名、謄錄、審查、蓋章、批改、定名等流程。
然後經過考官和覆考官的評定後,會初步確定考生的名次。
為了確保公平公正,還會有專門的官員對考官和覆考官的評定結果進行審核。
例如,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答卷或者名次,會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和審議。
所有考生的名次初步確定後,最終的結果需要呈遞給皇帝武文彬進行確認。
皇帝擁有殿試結果的最終決定權,他會根據考官的評定和自己的判斷,對考生的名次進行最後的確認或者調整。
皇帝確認後,便會舉行放榜儀式。
在儀式上,大臣會按甲第唱進士名字。
通常是在宮殿或專門的場所,皇帝 “臨軒唱名”,也就是親自宣布考中進士的考生名單,包括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等不同等級的進士。
每唱到一個考生的名字,旁邊的衛士會高聲傳呼,響聲如雷。
唱名結束後,會將寫有進士名單的金榜張貼在皇宮外或其他指定的公共場所,如在汴京的宮殿外、城門處等人員密集的地方,以便考生和民眾知曉。
放榜後,新科進士們的名字會迅速傳遍京城,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
三日後,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繁華熱鬧的汴京城迎來了一件盛事——殿試放榜!
經過數日緊張而又忙碌的評定工作,本次殿試的最終結果終於揭曉。
在莊嚴宏偉的太和殿內,武文彬這位至高無上的皇帝親自“臨軒唱名”,宣布了本次殿試中脫穎而出的進士名單。
皇宮外,大批民眾如潮水般湧向張榜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他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期待。
人群中夾雜著眾多考生,他們神情各異,有的麵色凝重,眼中閃爍著焦急與不安;
有的則神色自若,似乎對自己充滿信心。
每個人都將目光投向金榜,急切地尋找著自己的名字。
不時傳來陣陣驚呼聲,那是中榜的考生們激動地歡呼雀躍。
而那些未能上榜的人,則垂頭喪氣,搖頭歎息,但他們並沒有過於沮喪,因為即使未被錄取,朝廷也會給予他們一定的機會和待遇,讓他們不枉此行。
站在人群邊緣的劉思聰,無需費力擠進人群,一眼便望見了自己那耀眼奪目的名字。
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因為他成為了本次殿試的狀元!
狀元劉思聰,這幾個字如同璀璨星辰般閃耀在金榜之上。
站在劉思聰身旁的幾位同鄉此時也看到了那金榜最前頭的名字,臉上紛紛露出驚喜和羨慕的神色,一個個激動地向他表示祝賀。
\"劉兄威武!我就知道你不是凡人,如今竟中了狀元,真是一步青雲直上,前途無量啊!\"其中一人興奮地說道。
\"是啊,從小思聰就智慧超絕,異於常人,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你可不能忘了兄弟們啊!\"另一人也跟著附和道。
\"哈哈哈,今日必須要好好慶祝一番,我來做東,咱們一定要不醉不歸!\"還有人熱情地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