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北城郡,再平凡不過的小郡,城北邊清河縣夜晚美麗而寧靜。
城邊坐落著兩間茅草屋,屋子雖然不大卻也幹淨整潔,木質斑駁的小門內正坐著一位麵容清秀的少年在書案上奮筆疾書。
這少年約莫小八尺,穿著一身洗的發白的粗布麻衣,頭巾長的一段隨著窗外吹來的風搖擺。
“終於算寫完了。”少年眼睛彎成一個可愛的弧線。
此時屋外,傳來“咚咚”的敲門聲,“二狗,二狗,賬本你做好了嗎。”
聽到聲音,二狗趕忙出去開門,一看是隔壁王幹娘家兒子名叫錘頭!
錘頭是個圓滾滾的小胖子,他神情誇張的看著二狗,“明天官府就要來查賬了,俺家的賬本做好了嗎。”
原來,二狗是清河縣賬房先生的養子,老先生一天從賬房回來在小河邊撿到了二狗將他帶大。
老先生也是個文化人,不至於給孩子取個這個名字,就在撿到二狗時,他嘴裏還含著一枚玉,先生稱奇於是到城南算了一卦。
算命的說二狗天生犯煞星,取個難聽名字好養活,所以就給他取名二狗!
二狗看著錘頭連忙說道:“剛剛,算完了,你進去看看。”
錘頭連忙走進草屋看到書案上的賬本後,才大舒一口氣:“這下俺家不會被官府罰銀子了。”
錘頭家在旁邊開了個茶館,每年官府都會查店裏的賬本,以往都是賬房先生幫忙著算賬,王幹娘和丈夫劉老漢也不懂這些紙上的事。
去年賬房先生去世了,所以今天才找了二狗。
“我娘讓我一定帶你去吃飯。”錘頭拍拍二狗說道。
二狗連連擺手:“不了不了,以前經常麻煩王幹娘。”
二狗從小就受縣裏的鄉親們喜歡,因為他是個老實孩子,又看這孩子可憐。特別是賬房先生去世後。
鄉親們想起他以前幫自己家做賬忙到半夜,等先生去世後,大家把這份感激都給了二狗。
錘頭知道二狗不好意思,就直接吹了火燭,拿上賬本拉著二狗就往家走。
錘頭家是旁邊的磚瓦房,錘頭推開門,娘我把二頭帶回家來吃個飯。
此時王幹娘已經在家準備好了一桌子飯菜,一碟青菜炒肉,一碟青菜,還有幾個大饅頭,就是四個人的飯菜了。
劉老漢也招呼二狗進來吃飯。
二狗這老實孩子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真,真是不好意思,幹娘劉伯伯。”
王幹娘從廚房拿了碗給二狗盛飯:“有啥不好意思的,今天你可算是幫了我家大忙了。”
“你和錘頭,都在初級學院,你成績比他好了不知道多少,”王幹娘又看向錘頭:“看看人家二狗,多跟人家學學。”
王幹娘拿出南城式家長教育模式,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
錘頭隻能吃著飯菜不說話。
二狗是個老實孩子,這是清河縣所有鄉親們都認同的,他跟隨賬房先生幫大家算了不少賬,現在賬房先生走了。
幫大家做賬的事也就落在了二狗的身上。
二狗聽著有點不好意思,他想幫錘頭辯解,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