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這些文件上,到處都透露著對自身血脈的否定,與迫切渴求生命形態發生變化的傾向。

第193章

反覆看過數次這些資料後,雷廷放下手中的記錄用數據板,若有所思。

根據記錄,‘星’文明的生物實驗場地遍布大半個銀河,實時監控這些實驗場星球的研究所則停駐於‘靈之底’中,每個研究所對應的實驗星球往往多達數十乃至於上百個,其中有些星球之間條件相似便互為對照、也有些單獨進行著某個項目。

但經過歲月變遷,那多達十萬之數的研究所,如今百不存一。

就算是勉強留存下來的那些也殘破不堪,用於記錄實驗總結副本的合金鍍銅板都沒剩下多少。

——說來也是有趣,‘星’文明好像很崇尚‘銅’這種基礎金屬,雷廷在這他們的研究所裏,找到了大量使用鍍銅配件裝飾的生活用品與工藝品。

經過防腐蝕處理後,這些東西在歲月磋磨之下仍光亮如新,在雷廷的金光中,閃爍著耀眼的橙紅光輝。

至於那些記錄在‘銅板’上的殘缺資料,它們每個都屬於一項單獨實驗,其中少數重要實驗以簡潔言語記錄了過程,其餘則隻涉及到了結果。

而他們做出的這一切,現在看來,都是為了擺脫他們‘碳一型’的身份。

他們渴求生命形態的變化……

雷廷在思考。

他有了一個猜測——有沒有一種可能,‘星’文明當初,其實也在麵臨著如人類一樣的困境?

畢竟他們改變生命形態這件事,顯然不是為了得到什麽新的力量,或者隻是做人做膩了……

那麽,能讓生物自發尋求改變的因素,除與‘智慧’綁定的‘進步’外,還有什麽呢?

——那當然是,‘死傷威脅’!

而現在,從‘上一次’的記憶中雷廷得知,‘星’文明其實並非全體存在,他們似乎隻有極少數‘活’了下來,以某種電子幽靈的形態,存在於‘環世界’內網中某片虛擬空間裏,從對事物的感官到對時間的感知,都與常規生命有所不同。

或許雷廷隻需要把‘環世界’拆掉,‘星’文明和它們的立足之地就會消失。

但這可能嗎?

雷廷不會把一個對手想象得如此愚蠢,‘星’文明肯定有它的後路,不止一條。

他不相信對方沒有反製他的能力,而且,就算不提上頭生活的諸多智慧生物種族,‘環世界’也有其存在必要性。從一開始,他就不可能真的對其施行毀滅武力。

雷廷眉頭緊鎖,這次他打開麵罩,然後揉了揉眉頭。

那場致使‘星’文明走到這條路上的災難,會與年末的衝擊波有關嗎?

……不,那道衝擊波早已存在,它來自數十億年前,而銀河的‘星’,它存在的時間絕不超過六十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