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工部尚書丁元原隻是翰林學士,而新任兵部左侍郎張啟堂原是都察院左都禦史。
這兩人平日裏一點存在感都沒有,而且他們的名字都不在這些舉薦名單上。
所以皇帝的聖旨一下,京城裏瞬間議論紛紛。
而姬永仁,姬永德以及姬永義這三個黨派得知不是自己人坐上的那兩個位置,都被氣得不輕。
但聖旨已下,皇命難改!
鬧了五日的事就此落幕。
……
當日夜裏
夜深人靜時,蕭時晏走秘道來到六皇子的府邸。
他剛走進去,六皇子便起身,滿臉笑意迎了過來,“阿晏你終於來了,今夜為何這麼晚?有人盯著你?”
蕭時晏點了下頭,麵上雲淡風輕,“回殿下,入夜之後微臣府邸闖入幾隻蒼蠅,所以花了點心思處理,來晚了,還望殿下見諒。”
姬永信就見不得他每次客套的模樣,這時抬手拍了下他的肩膀,“什麼見不見諒,都說了,你我之間不說這種話。”
蕭時晏沒有應這句話,隻笑了笑。
此時書房裏站著的另兩名男子也朝蕭時晏拱起手,異口同聲,“蕭大人。”
蕭時晏回了一禮,“丁大人,張大人,恭喜了。”
他口中的丁大人和張大人正是今日剛上任的工部尚書丁元和兵部左侍郎張啟堂。
恐怕姬永仁,姬永德和姬永義這三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丁元和張啟堂效忠於姬永信。
丁元和張啟堂兩人這時對視一眼,紛紛向蕭時晏行了大禮,“多謝蕭大人提攜之恩。”
他們兩人原先的官職並不高,能坐上工部尚書和兵部左侍郎這兩個位置,可以說是燒了高香。
而這一切若沒有蕭時晏在背後推波助瀾,他們兩人使盡渾身解數也不可能有機會升到這個官職。
蕭時晏作為內閣臣子,不僅在皇上麵前說得上話,皇上每日會閱到怎樣的奏折也與他們閣臣息息相關。
皇上能看到他們兩人的功績和能力,離不開蕭時晏的幫忙。
可以說,沒有蕭時晏,他們這輩子做的再多也不可能坐上這兩個位置。
蕭時晏自然不會站著受他們的大禮,這時被迫回了一禮,略有些無奈開口,“兩位大人就算要謝,你們也不該謝在下,這一切都是殿下的意思。”
他把功勞都推給了姬永信。
姬永信搖頭笑了笑,“行了行了,都是自己人,你們何必這般客氣,阿晏你也別太謙虛,我父皇能下這兩道聖旨,你的確功不可沒。”
說到這,姬永信想起了自己那三位皇兄,又控製不住似的嘲諷一笑,“我那三位皇兄為了這兩個位置爭得頭破血流,恐怕想不到他們越是爭的激烈就越是引起我父皇的反感,所以他們舉薦的名單我父皇自然不會考慮。”
對於那三人的愚蠢,姬永信不想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