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二間實驗室(1 / 2)

諸葛亮也是胸有積雷,心中掀起驚天駭浪。

他自己也是世家出身,隻是因為戰亂,諸葛家分崩離析,諸葛亮隻得躬耕南畝,隱居起來。

他早就被阿六滲透過曹無的思想,漢朝的世家,之所以形成,其實非常簡單。

光武帝劉秀本就是與世家一起取得了天下,平定四海之後,便製定了以察舉製為主的世家占有絕對優勢的選官體係。

察舉製選拔人才,靠的是聲望,聲望從何來?肯定不會選字都不會寫的普通百姓。

聲望靠的是治經文學,而經史被牢牢掌握在各個世家手中,普通老百姓,連字都不識一個,何談讀書治經?

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兩個四世三公的家族,之所以能有如此影響力,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家傳一經。

汝南袁氏治孟氏易,弘農楊氏世代治歐陽尚書。

漢章帝主持白.虎觀會議,把讖緯之學定為國學,而易經乃是緯學的根本。可是當時易經最好的讀本,孟喜所作的孟氏易經,卻被牢牢掌握在汝南袁氏手中。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你想讀懂易經,就必須去向汝南袁氏求學。因此,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

冀州牧韓馥,就是袁家門生,袁紹因為這層關係,兵不血刃取得冀州,才有了征伐天下的本錢。

其他如潁川荀氏、泰山羊氏、京兆杜氏,都是抱著自己家中經書出名,然後出來做官的。

諸葛亮很清楚世家的強大,也更清楚世家的脆弱。

知識是世家壟斷的最大助力,而一旦紙張普及,普通人都能讀書,這天下格局,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動。

至於陸遜,則感到了更多的恐懼。

陸康是他的爺爺輩,養育他成人,卻慘死在孫策之手,陸家由是沒落。

後來為了陸家,他選擇投靠孫權出仕,陸家還有他的族叔陸績,以及更多讀書的子弟,他相信隻要自己勤勤懇懇,為江東做事,就能恢複陸家的榮耀。

但如果世家存在的基礎都被動搖了呢?

如果人人都能讀書,他還是能出類拔萃,陸績還是能被選拔出來,但除了他們兩個陸家俊傑,陸家其他人呢?他們還能出頭麼?

這種紙張一出,幾乎就宣布了世家的終結。

兩個聰明人一瞬間想到太多事情,曹無饒有興趣的看著兩人的表情,見識過後世種種,看過許多史書的他,深刻的知道知識的力量。

但與二人猜測不同的是,曹無根本不在乎什麼世家。

曹丕、曹植以為曹無誌在大位,可是曹無的眼界,卻在此之上。

遠的說,他不想看到列強入侵,近的說,他不想看到五胡亂華。

讓曹操一統天下,然後讓中原王朝強大起來,才是他的追求。

他研究紙張,不為名,不為利,也不為世家,隻是為了能讓願意讀書的人,有一個機會而已。

生產力的提升,需要全民讀書,僅此而已。

至於世家會因為竹紙的推廣變成什麼樣子,他懶得管。

不進步的,就要被時代淘汰。

當然,如果有一天,世家跳出來攔住了他的路,他也會揮手斬掉他們。

誰也別想擋住他讓時代進步的步伐。

等兩人回過神來,曹無又帶他們參觀了第二間實驗室。

在這裏,三個穿著樸素的少女,正圍著一顆果樹討論,見到曹無進來,她們隻是抬頭打了個招呼,就又忙碌起來。

反而是阿六對此很感興趣,跑過去聽她們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