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滿地桃花之地,一位劍眉星目的男子乘船而行,他並非人類,隻是在找某種方法進入一村,名叫桃花村。
找了片刻,似乎觸發了某種方陣,林盡水源,出現一山,山有一小口,男子從小口而入,一開始很狹窄,山壁上呈現若隱若現的字符和圖案:大雪、一紅一白的彼岸花、蒼生……男子頓了一下,並沒有多停留,繼續往前走,走了大概數十步,光越來越亮,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平野田地,幾個人家,炊煙寥寥,一輪炎日掛空,村裏隻有寥寥無幾的人在走動,多為老人和小孩。
似是村中人戒備心太低,又或是交談甚歡,沒有發現男子的闖入,唯有一位小姑娘發覺了他,那位姑娘不同於別人,獨自在田野中歡樂,與風與泥相伴。看到他後沒有表現的很驚奇,反而冷靜的打量著這個外來男子。與此同時,男子也一眼就發現了她,盡管她的周圍有許多高大的作物遮擋。於是他走向她,率先向她介紹了自己:“在下叫木夕,無意進入此村,可否告知這裏是哪?”說罷,小姑娘也徐徐道:“小女子挽歌,這裏是桃花村,我在這裏住了許久,但不見你這般人到此。”“桃花村,正是此地。”木夕在心裏想著“那父親說的那個人不會就是眼前這位姑娘吧。”挽歌見他遲遲回複:“喂!公子在想什麼?還有什麼要問的嗎?”木夕緩過神來,發現那位姑娘一改一眼看時有的清冷感,而是另一種風格—有種天生的親切感。又定睛一看那姑娘的臉上帶著稚氣,標準的鵝蛋臉上有一雙杏眼、柳眉和櫻桃嘴,美的不可方物。
“姑娘知道怎麼出此村嗎?”
“我從未出去過。”
“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麼出去。”
“那公子打算怎麼辦?”
“歌歌,回來吃飯啦!”稍遠處傳來挽歌娘親的聲音。
“來了,阿娘。”挽歌用她嬌嫩的嗓音盡量回複的很大聲(畢竟也是個姑娘)。
在挽歌回話時,其他人也慢慢注意到這個來自村外的男子。大多驚奇的互相轉告,一瞬間村裏像炸了鍋一樣,村裏男女老少七嘴八舌的問著男子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外麵現在是什麼時候?”一位白發老人用他蒼老的聲音問道。
木夕回答道:“東晉時期。”
老人嘴裏嘟囔:“已經不是秦了啊。”
說話間一位中年男子走過來“外麵還動蕩嗎?”
木夕歎了口氣:“亂,怎麼會不亂呢。”
聊了些許時間,大夥爭先恐後的讓木夕到家裏做客,木夕心想:也好正好調查清楚村中人的情況和關係。便應下了。
木夕在一群人中選了到挽歌家,因為挽歌似乎就是他要找的人,但需要進一步確認。在木夕說要去挽歌家時,挽歌的父母樂嗬嗬帶著挽歌和木夕回家吃飯了。飯桌上,四個人其樂融融,似乎是很久不見的親人相聚一堂。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