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承德縣三家水務站 於廣
已經是下午6點多鍾,如果在機關,早過了下班時間,可為了核對水利普查數據,我正冒著大雨騎摩托車飛馳在鄉間小路上,忽然手機一遍一遍鳴響,我隻好停車接聽,原來是局裏來電話,讓我寫一篇關於水利普查的文章,題材反映水利普查的典型事跡和先進個人。其實,在一年多的普查路上發生過許多感人的故事,作為一個偏僻鄉村的普查員,嚐遍各種苦辣酸甜的滋味,心中感受多多,而我的每一篇日記都是一篇文章。晚上,我把一些感受綜合一下,在老鄉家炕頭上草草成篇,目的是能把心中感受抒發出來,心願足矣。
水利普查,於我而言,可算是一份遲來的愛,2005年,我在承德市第十一屆第四次會議上就提出一份提案,題目是“建立水資源預警機製刻不容緩”。提案指出: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建立生態和諧社會的保障,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基本戰略。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和開發前景應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全體國民的自覺行為,因此,應在全國立即進行水資源現狀調查,製訂出水資源開發、配置、利用規劃表,根據調查掌握的實際情況,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份提案2006年1月20日被《中國水利報》轉發。根據我的提案,從2006年承德市政府就已經開始了水利普查工作。可以說:國務院此次水利普查工作的實施合國情,順民意,可謂英明之舉。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我是個基層水務站的工作人員,我們水務站6個人負責600平方公裏,2個鄉鎮、50多個行政村、300多個自然村的農田水利,抗旱防汛、人畜飲水等工作。工作十分繁重、艱苦,但局裏分配我兼做水利普查員時,我欣然受命,因為這是我早想幹的工作,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自從當上普查員,一年多來,我幾乎沒有休過一個節假日,連五一、十一等法定節日,別人都出去遊玩,我們也顧不得休息。因為現在“聯產承包”了,我們這偏遠山區,沒有一條成規模渠道,沒有一塊連成片的地塊,哪怕100畝稻田,也會有十幾個、幾十個進水口、出水口,而且規格不一,計算起來非常複雜難弄。往往一個村、一塊地都要反複測量、反複計算好幾次才能達到要求。再就是灌溉用水量,同一片稻田,育秧期、插秧期、灌水期,一家一戶一個樣,沙土地一個樣,黏土地一個樣,需要反複調查,反複核對。為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我們要反複詢問當地的農民,有些村幹部、村民被問煩了,我們不得不遞上好煙,賠上笑臉,像求大爺一樣取得我們所要的數據。為了不惹人煩,為了不打擾人家幹活,我們經常抽早、晚時間去登門調查。去年臘月,為了等一個調查對象,我在雪地裏站了5個多小時,當晚上10點多鍾往家趕時,因為手腳冷麻木了,加上雪天路又滑,摩托車跌進一個2米多深的山溝裏,摩托車摔壞了,幸虧人沒傷著,我不得不把摩托車扔在山溝裏,帶著滿身泥濘步行20多裏路向家趕,到家時天都快亮了。媳婦又擔心又埋怨,如果換一個人,也許會有牢騷,而我隻說了一句:“我願意!”讓媳婦沒話可說。因為我知道,沒有基層普查員的真情付出,就不會有普查工作的真實成果。我這點辛勤付出算不了什麼,許許多多基層普查員和我一樣,都在默默奉獻著,我們拿出的每一個數字,每一張表格都關係著一個縣一個省的普查質量,決不能因為我一個人怕苦怕難而影響全局。再說,絕大多數普查對象都很積極地配合我們的工作。一位老農緊緊握住我的手說:“你們快看看吧,我們村過去常年流水的幾條河現在都幹了,快幫我們想想辦法吧,再這樣下去,這地怎麼種呀!”其實,他不知道,何止他這一個村這樣,我國的水資源環境曆史以來就是嚴峻的,全國人均水資源量隻有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全國670座城市中,有一大半屬於缺水城市,缺水總量達60多億立方米。每年因幹旱糧食減產都在300億千克以上,占各種自然災害損失總量的60%。我國在18億多畝的耕地中,隻有四成有灌溉保障。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遍布城鄉數不清的小煤礦、小鐵礦、采砂場的建立,又耗費、汙染了大量的水資源,有些地方由於超采地下水,莊稼連年旱死,連山上的樹都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