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二:2010年12月中旬的某天。那不是河湖普查的主管局長遠局嗎,他跟劉工在電腦跟前幹嗎呢?
哦,想起來了,那是我們初步確定河源河口的時候的故事。那次是省局要求各局第二天必須反饋河源河口的基本信息。可是唐秦局肩負著唐秦兩個地區的工作,雖然很努力地在完成工作,但是大家在龐大的工作量麵前顯得還是那麼渺小。“沒辦法隻能晚上加班了,我跟你們一起找”,正在大家犯愁的時候,遠局的到來給大家鼓足了幹勁。簡單對付完晚飯大家準備工作了,“咱們用手頭的地形圖找一遍同時還得在穀歌地圖上確認一下”遠局說,“不是在地形圖上找到就行了嗎?”我心想,接著的這句話讓我至今難忘,“咱們得對咱們的工作負責”。
1∶50000地形圖飛快的這張換那張,兩台電腦也不得空,一台成果錄入,另一台則在河流的指揮下在遙感影像圖和穀歌地圖裏遨遊。我們在地形圖上找完了再用穀歌比對,校對某某河流走向是否正確,看某某河流的河源、河口到底是不是那個地方。不知不覺工作接近尾聲,看看時間也已晚上10點半多了,但是及時完成任務的欣喜掩蓋了大家臉上的倦意。“咱抓緊把手頭的活兒幹完,一會兒我給你們都送回去”,遠局說。
最後我們按時完成了任務。普查人懷著這麼強烈的責任感,工作這麼認真豈有完不成工作之理?
鏡頭三:2011年9月份某天。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是電子版地形圖,誰的手指在那兒點著洋河幹嗎呢?
哈哈,必須是劉工的手指在那兒點著呢,那是給我跟小王講怎麼找穿河等高線呢。這是到了河湖普查的普查階段,上級讓校核Q106表,校核到河流比降這項,沒有別的招兒,隻能人工利用Mapinfo在電子圖上找點,然後量算,最後得出精準的河流比降跟Q106表裏核對。永遠忘不了在密密麻麻的電子圖上找等高線的感覺,說頭暈腦脹一點都不誇張。老版的地形圖還等高距不一樣,一不小心就找岔了,所以至少兩個人同時找以便相互校核。我跟小王年輕,看地圖還好點,但是畢竟沒經驗,找起來相當費勁。相對於我們來說,劉工雖然經驗豐富,但是帶著老花鏡在圖上一根一根找等高線應該更不好受吧。眼看著他眼睛眨巴眨巴使勁堅持帶著我們幹活,生怕工作有一絲的差錯,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在普查工作過程中諸如此類的美麗瞬間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他們的故事雖算不上感天動地,但是用可歌可泣形容總是恰到好處的。每每打開記憶的閘門一個個平凡而又不普通的身影浮現在眼前,他們象征著無私、嚴謹、不怕苦、不怕累、不厭其煩、團結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