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不打嗝兒了,她才好意思進去,幾個舅母正在收拾碗筷,林外婆和林曉寧坐在炕上,母女倆正在聊天,旁邊還有幾個孩子圍在那兒吃糖、嗑瓜子,盛建業則是和盛南星幾個舅舅一起出去看他們村裏人在河上砸洞釣魚,收獲還不小。
“南星,馬上就要去上大學了吧?你們夫妻倆東西可以帶著收拾了,畢竟外麵不比家裏,什麼都有,還是要準備齊全了。”林外婆對林曉寧道,畢竟女孩子第一次出遠門,什麼東西都要弄好了。
林曉寧笑著對自己媽媽說,“媽,您放心,我和建業都是有數的,該帶的東西都在準備了,但距離這麼遠,少帶一點好,一是帶不動,容易丟,二是車上扒手那麼多,縱然去的時候我和建業陪著,但總有顧及不到的地方。大不了到了京市再買。”
“理是這個理,不過縣裏的東西都比咱們大隊裏貴,更何況是首都呢,東西就更不便宜了,還是節省一點,多攢點錢,將來南星才更有底氣。”
林外婆作為操持家務的一把手,對供銷社裏各種東西價格是門兒清,即使沒有見過,看大概的材質也能估摸著價,縣裏供銷社比大隊裏的店東西好,價格也高,更不用提首都了,雖然大學生有補貼,可她還是擔心盛南星在外麵過不好,畢竟錢不趁手,有好多事不好做,盛南星年紀又小,還在長身體的階段,一個人在外,怎能不讓人擔心。
情到深處,林外婆和林曉寧浮想聯翩,已經想到了盛南星在外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了,盛南星隻能反複地說,好的學校是有餐補的,學生就餐是比較方便的,還有獎學金,自己也會爭取,不用擔心自己,她會好好照顧自己的。
而盛建業此刻正在河邊,看到村裏的幾個大小夥子砸開了冰麵,用事先準備好的魚線,綁上鉤子,穿好餌,開始釣魚,冰麵被砸開了,充足的氧氣和水接觸,就會吸引魚兒到窟窿處吸氧、覓食,因此每年冬天都會有好多人來冰釣,畢竟不用花費多少,就能釣上魚加餐,誰不願意呢,畢竟買不到豬肉,吃點魚肉,補充油點水也好啊。
當然由於冬天水麵結冰不一定結實,小孩子是禁止到冰麵上來的,即使大人,也很少單獨行動,都是喊幾個熟人,老手之間互相幫助,然後平分戰果,減少風險。
盛南星幾個舅舅之前就準備好了餌和魚線,打算給今天晚上加個餐,盛建業也不能空站著啊,那樣像什麼啊,他又不傻,該偷懶的時候可以偷懶,但該表現的時候也要表現,他曾聽說過一個道理,一個壞人如果破天荒地做了一件好事,人們會誇獎他,覺得他浪子回頭,改過自新,一個好人如果做了一件壞事,人們會覺得他跌入神壇,不懈用最惡毒的語言抨擊他,懷疑他,壞人可能是作秀,好人也可能是不經意為之,但二者的包容度卻不一樣。
同理,盛建業的偷懶計劃就可以適當借鑒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