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青三人順著道小心翼翼的往前摸行,走了沒多遠,就看到路上坐著幾具屍骨,阮小七還不小心踢了一個骷髏頭。
嚴青突然看到了什麼,加快腳步走過去,之間長廊上出現了一副壁畫,密密麻麻的,全是一些宗教,佛像之類的,阮小七道,“這裏不會供著哪尊大佛吧。”
花榮道,“墓裏的壁畫一般都是描繪著某個時期,某個真實的畫麵,看這樣子確實有可能。”
嚴青看了看,前麵出現了一座石門,石門兩邊各有一盞長明燈。地上還躺著兩個人的屍骨,都是被亂箭射死的,石門兩邊是兩尊金剛,張牙舞爪的眼睛瞪得很大,張著大嘴,手指指著前麵,在這裏更顯得嚇人。
阮小七道,“這佛像真嚇人。”
嚴青才注意這石門上刻畫著一尊佛像,卻半邊臉是鬼相,看著更是滲人,花榮看著上麵的刻字,讀道,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悠閑,半裏乾坤寬展。
半廓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闈半經塵,半土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隻半。”
花榮讀完以後細細品完,“這作詩之人定是得道高人,這一半一半多是已經看破紅塵。”
嚴青也不記得在哪本書上看過這首詩,不過看這半佛半魔的畫像確實有一種震懾,在佛經上,佛和魔其實一直是不分開的,佛沒有嗔恨心,魔卻有嗔恨心,不同之處就在於此。佛成佛是因為魔的幫助而成佛,因為佛在菩提樹下,將要證道時,天魔生嗔恨心,派魔兵魔女來威脅來誘惑,可是佛不動心,用定力克服魔力,所以證得佛位,因此,佛是不嗔恨魔的。魔成魔的原因,因為魔有爭強論勝的心。所謂‘諍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魔爭不到第一,便生嗔恨心、嫉妒心、障礙心。誰有這種思想和行為,就是魔,永遠不能成佛。
所以佛和魔一直對立但是卻從未排擠,佛需要魔的存在鑒定自己的內心,而魔需要佛的存在證明自己的強大。
這個人能夠半參半悟將佛性魔性展現的這麼淋漓盡致,也確實不凡。
不過這開啟門的方法卻也古怪,這些死的人估計就是當初觸到機關而死的,這首詩的字體是用特殊方法雕刻的,所有的字都是一個獨立體,而且都能上下浮動,嚴青觀察了一下,不由麵色嚴峻,“這道題不知道阻擋了多少盜墓者,又有多少人能看破。”
花榮道,“這個人真有大智慧,如果按錯了是不是就會觸發機關。”
阮小七道,“我們還是從另一條通道走吧。”
嚴青道,“你們都退後,我來試試。”
“不行,就退到另一條通道上吧,我估計就是因為這道門的關係,才讓他們重新開了一條路,怪不得剛才我看那條路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