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這黃文炳也讀過不少書,他也是不知道這道人的意圖,這首詩他倒是知道,這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題潯陽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他把這首詩從頭到尾整理了一遍,也沒發現什麼特殊的地方,不過他也是察言觀色,經常遊走在職場之人,聰明有餘,頗有些頭腦,斟酌之後把目光放在了潯陽樓上。
當下迫不及待的來到潯陽樓,“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那道人留下的這句詩說的就是站在潯陽樓上,看見的是近處的長江水清見底,遠處青翠的廬山高聳入雲。儼然一幅寬廣寥闊、山青水秀、色彩鮮明、景象逼真的山水畫。黃文炳一到樓上就看到了宋江題的那首詞,”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先看了前兩句黃文炳不屑道,“此人也擬的自負,老子也是熟讀經史,都不敢這麼吹捧,不知道何人在此大放厥詞。當下又往下看去,”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由冷笑道,”這般不甘本分,老子何嚐不是忍氣吞聲,隻為混個好前途。“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嗬嗬一笑,“原來是個賊配軍,真是可笑。”目光又放在下兩句上,“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當下大怒,“這賊配軍以為自己是誰,在這恬噪,好好的地方讓他畫的亂七八糟,真是大煞風景!”
黃文炳本來想走的,無意中看到了後麵幾句,“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
不由心中咯噔一聲,本能的感覺自己尋找的東西好像就在這,當下回過來,又看了一遍,”他時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鄆城宋江作。“然後突然叫道,”好大的口氣,連黃巢都不放在眼裏,這是要謀反怎地!“聯想起那道人曾經跟自己說過的話,自己寫的那個”黃“字,”令貧道有些奇怪的是先生的運勢近期可能會有逆轉,不得不令貧道惑解,而且跟這個字很有關係。奇怪,奇怪!“黃文炳斷定那道人所說的這個字正是黃巢的黃字,這一切都聯係上了,鄆城宋江作,這宋江就是那個鄆城的小吏,聽說殺了人刺配到了江州,而且此人在江湖上頗有些名聲,江湖上都流傳著他的慷慨節義,人稱及時雨,一個縣城的小吏,竟然結識這麼多江湖人,唯一的聯係就是此人想謀反!
黃文炳頓時覺得天大的好事砸在自己身上了,謀反是要滅九族的大罪啊,自己要是舉報有功,蔡九府尹又是蔡京的兒子,他要是升了提拔自己當個府尹也不在話下,黃文炳大喜過望,這才理解那道士的話,”尋到此處先生自然明了,運勢也將如日中天!“這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事情啊,祖墳都得冒青煙啊。
當下黃文炳為了確認一下,當場找來了酒保,問道,”這首詩是何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