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葉朝軒真的是為了恢複李唐,為何之前卻兢兢業業為朝廷辦差,沒有表現出絲毫要恢複李唐的跡象?
難道他在徐州經營六年,就是臥薪嚐膽,等待時機起兵?
隻不過徐州雖然也算是富庶之地,但葉朝軒麾下兵不滿萬,想以一州之地恢複李唐,簡直是癡人說夢。
有人覺得葉朝軒這樣做,是否想仿照當年的青州。
青州起兵後,各地紛紛有兵馬舉起呼應。
不過那時候的情勢與現在並不相同。
當年聖人剛剛登基,天下人都覺得聖人得位不正,而聖人也是以冷酷手段清除異己,遭受牽連的人成千上萬,京都血流成河,那時候群情激奮,反對聖人的聲音到處可聞,有人起兵,自然而然也會有人舉旗呼應。
但二十年過去,現如今反對聖人的聲音早已不比當年。
而且聖人對帝國的軍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地方州軍的兵力編製都是極少,就是防備地方發生動-亂,即使有人起兵,也很快就能被撲滅下去。
事實上葉朝軒起兵至今已近三個月,除了徐州境內有三郡響應,大唐其他各州到現在還並無任何一州站出來支持徐州。
反倒是朝廷那邊在徐州起兵後,很快就做出了部署。
兗州、豫州和江南三州,共計五州兵馬被調動起來,兵分三路,殺入了徐州平亂。
五州營自然都是精兵強將,兗州和豫州都是抽調了五千兵馬出陣,江南三州的兵馬則是由長孫元鑫調動,兵力也在六七千人,再加上征調的民夫雜役之類,三路兵馬近三萬之眾部署在了徐州境內。
朝廷將攻打徐州的兵權交到了長孫元鑫手中,由長孫元鑫指揮調動三路兵馬。
長孫元鑫並沒有直接幾家所有兵馬殺到徐州城。
徐州兵家重地,徐州城自然是堅固無比,即使三路兵馬有近兩萬兵力,但要在短時間內打下徐州城,那也是極其困難。
而且葉朝軒動作迅速,在起兵之後,早就調集徐州境內的大批物資進入城內,物資充足。
徐州七郡之中,雖然隻有三郡起兵響應,但這三郡卻都位於徐州城東部,其中廣陵、琅琊二郡都是依海,一北一南,與徐州城形成三角之勢,這兩郡如果不能迅速拿下,非但在戰略上會讓長孫元鑫陷入被動,而且這兩郡完全有可能從海上獲取後勤物資,能夠長期支撐下去。
所以長孫元鑫領兵入境後,第一時間就作出判斷,要拿下徐州城,就必須切斷葉朝軒與其他各郡的聯係,先將葉朝軒身上的利刺拔除,等拿下三郡之後,再集中兵力攻打徐州城。
徐州城和琅琊郡、廣陵郡形成三角之勢,三處都有兵馬,一旦有機會,都可以互相接應,所以長孫元鑫親率江南三州兵馬困住徐州城,兗州軍攻打琅琊,豫州軍則是殺向廣寧。
徐州城內也有四五千人馬,長孫元鑫手中其實也不過六七千眾,在兵力上並不處於絕對優勢。
他將重兵部署在徐州城東,其他各門隻是派出少量遊騎監視。
他的目的不是為了真的圍城,而是牽製葉朝軒,令城中兵馬不敢出城,如此兗州和豫州兩路兵馬就可以全力攻打既定目標。
實際上他的戰略十分奏效,琅琊和廣陵的駐軍兵力太過薄弱,都沒能堅持太久,先後都被拿下,長孫元鑫得到捷報之後,令豫州軍留守部分兵馬駐守廣陵,剩下的兵馬則是北上與拿下琅琊的兗州軍會合,折向西北,趁勢攻打三郡中最後一處的泰山郡。
他知道泰山郡被拿下隻是時間問題,隻要攻下泰山郡,便可調回兗州和豫州兩路兵馬,合兵一處,對徐州城發起最後的總攻。
雖說平定徐州之亂在即,但他心裏卻是高興不起來。
他與葉朝軒並非陌生人,實際上兩人從前有過數麵之緣,甚至相談甚歡,雖然談不上知交,但關係卻也不差。
如今自己要將刀鋒指向葉朝軒,而且還是被澹台懸夜所迫,助紂為虐四個字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他心中清楚,拿下徐州,隻不過是為澹台懸夜壯大了力量。
澹台懸夜在控製京都後,接下來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拿下帝國的錢庫,隻要徐州被掌控,與江南連成一片,澹台懸夜就徹底掌控了帝國的錢袋子,手握京都兵權,再握住錢袋子,澹台懸夜很快就將變成一頭恐怖的巨獸,天下間將少有人能成為其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