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火箭載荷試驗的特點是以超高加速度將載荷送至空間,或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載荷轉移一段較長的距離。與其他種類的運載工具相比,載荷模型火箭更加安全,並且費用低廉。

根據模型火箭國際安全限製,在模型火箭載荷中,將禁止運載任何爆炸或可燃性化學物質升空。

模型火箭載荷試驗是模型火箭的高級階段。因此,在進—課目飛行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掌握模型技術的初級內容和一般要求,並具有相應的實際經驗。

載荷型模型火箭為一種特殊型號的模型火箭,其載荷大都位於鼻錐或彈體管前部內,以利於符合重心和空氣動力作用點相互位置關係的技術要求,即位置應位於位置前若幹距離。

由於載荷模型火箭的起飛重量增大,起飛加速度降低;載荷越重,棋型的飛行品質就會越差。所以,保證良好的飛行穩定性更重要。

模型火箭飛行的遙控和遙測試驗是指在模型的彈體上安裝無線電磁波的接收係統(遙控)和發射係統(遙測),而對模型飛行的狀態進行控製和監測,要求具備相當程度的模型火箭技術知識和一定的電子學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因此,這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載荷試驗,適用於模型火箭運動的高級階段。

60年代,遙測技術在模型火箭係統中的應用獲得成功。當時的目的是通過一些較為簡單的遙感組件,將模型火箭飛:行過程中的某些飛行特征參數實時地傳回地麵,主要包括彈體自旋速率、飛行高度、實時氣溫和空速等。地麵人員通過航接收設備得到以上參數信號,並對現有設計特征進行驗證和修正。

1960年,美國舉行第二屆全美模型火箭技術錦標賽。在的此期間,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枚安裝遙測設備的模型火箭。其設計者是羅和羅伯遜。這項裝置包括地麵接收係統在與內,花費了他們近一年的時間才研製成功。該係統中彈載發射機的工作原理實際上是一個十分簡單的輕質微型單晶體管?振蕩電路。其工作頻率為27兆赫專用業餘頻道。它的主要用一途是作為跟蹤信標使用。為此,與之配套的地麵接收設備應裝備定向接收天線。在此之後不久,這一電路又進一步得到改進。

在諸多振蕩電路中,通過改變可變電阻的電阻值,改變所產生的音頻信號的頻率。這一可變電阻,或者說是感應組件,可以是熱敏電阻、光電組件或由小型感應真空膜盒動作的線性電位計等,或是其他一些可以使電阻值隨另一固定物理參考慮比例變化的感應元器件。

在實踐中,最早獲得成功的是使用光電組件作為感應裝置。在模型彈體的側壁上開有一個小洞,作為感應光線的人射孔。光電感應組件裝置在彈內,並正對入射孔。在飛行中,模型彈體產生旋轉,通過人射孔照射到光每組件上的陽光光強就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這一變化導致感應組件電阻的變化,從而改變了由多諧振蕩器發生的音頻信號的頻率。這一信號及其變化由地麵接收機係鄉過天線接收監聽。

在60年代,上述係統很簡單的,但卻是十分成功的和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開端。從那時起,各種類型、不同複雜程度的遙測裝置不斷出現並得到實踐。根據國際電波工程管理的有關規定,用27兆赫業餘專用頻道。在模型火箭飛行的遙控遙測試驗中,通常接收係統較為複雜和昂貴,並且要求接收機具有較高釣靈敏度,而發射係統則要求簡單、輕質和有較高的可靠性。隨著試驗複雜程度的不斷提高,又出現了新的問埋,這就是地麵遙測數據的記錄。由於監測數據變化的頻率很高,最後經過試驗,采用了測量慣性很小的振小光線示波器,及其光學攝影記錄配套係統。以上講的,隻是對於60年代中期,模型火箭飛行的第一代遙涮遙控係統的簡單說明。80年代至90年代使用的―係統相對來說要更加複雜和更加完美一些。

模型火箭遙控係統試驗與遙測試驗係統在形式上大致相似,這裏不做介紹。模型火箭載荷試驗係統逐步向專業化和實際應用化方向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隨著研究試驗的深入和完美,該領域必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更大是研究潛力,例如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進行的模型火箭激光跟蹤係統試驗就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