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沈時安身上肯定帶錢了,應該沒什麼事。
這麼想著,喻小理從空間裏弄了點酸奶出來喝喝。
其實想想也蠻有意思的。
他們作為爸媽的,在這裏好吃好喝享受著。
兒子在路上奔波。
但喻小理覺得,這事兒發生在她和沈知行身上,好像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他們對於孩子們的態度,好像向來就是在大事上,如果看孩子有點走偏了,就會拉一把。
平日裏的這些小事兒,他們都是放養的狀態。
這樣其實也蠻好的。
喻小理之前跟閨女聊天的時候,她們兩人還聊到過這個事情。
沈時宜覺得,自己和爸媽這樣的相處模式就很好。
在上學的時候,沈時宜也見過很多其他同學和他們家長的相處模式。
那些家長呢,沈時宜也不能說他們不好。
他們也是關心自己的孩子,出發點的確也是好的。
但他們的確操心的很多很多。
甚至於連自己的孩子今天穿的襪子是什麼色的,都要管一管。
而就比如在穿衣服上麵,隻要自家孩子不幹出什麼,大夏天穿厚襖子,大冬天穿薄衫之類的事情的話,沈知行和喻小理都是不會管的。
孩子們今個想穿什麼衣服,他們自己決定就好。
管那麼多有什麼意義呢,孩子們都是自己獨立的個體。
而不是依附於父母的附屬品。
沈知行和喻小理一直都是抱著這個觀點的。
所以沈家三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養成了獨立的習慣。
他們會征求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拿決定的,絕大部分時候都是他們自己。
就比如當初沈時安說要出國留洋。
當時沈知行和喻小理隻是問清楚了他的想法,覺得沒什麼不好的之後就直接送他出去了。
以及像沈時宜現在從事的職業。
其實在現在很多父母的眼裏,還是跟以前的風俗差不多。
他們都會感覺,閨女還是早點嫁人,早點去相夫教子比較好。
他們認為這樣閨女的下半輩子也不用愁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
就喻小理看來,遇到一個真的能跟自己一輩子合拍的異性的難度,比自己好好賺錢過好自己的日子這件事,難多了。
所以沈時宜現在已經二十幾了,在很多人看起來怕是都應該當媽孩子都應該幾歲的年紀了。
但是喻小理從來沒催過她找對象結婚什麼的。
相反,沈時宜自己喜歡到處跑拍戲體驗各種人生,沈知行和喻小理還覺得這樣就蠻好。
他們的閨女,才不要去冒那個有可能被婆家欺負的險,去受什麼委屈呢。
反正家裏多的是錢。
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隻要不是違法違紀的事情都可以。
這也是沈家三個孩子,和父母關係這麼和諧,從來沒吵過架的原因。
因為沈知行和喻小理會尊重他們。
沈知行和喻小理,是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們的那種父母。
所以沈家三個孩子的自理能力也非常強。
對於這個結果,沈知行和喻小理都是很滿意的。
而另一頭,沈時安的確吃的不是很好。
因為大雨的問題,他沒辦法出去隻能待在旅店裏,但旅店裏的東西又不太好吃。
所以他隻能先隨便吃吃,晚點等自己媽媽做的大餐了。
不過沈時安到底也是成年人了,這點事情,還是小問題。
大不了明天過去了多吃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