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為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
第二個殊勝的普陀羅,布達拉宮由此得名。
布達拉宮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13層宮殿建築,高110米,海拔3750米以上,是一座規模
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全建築倚疊砌,蜿蜒至山頂,占地10萬多平方米,人們在數十裏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同時,它也是拉薩的重要
標誌.古老的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築宏偉而著稱,還以珍貴的文物而聞名,是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西藏的
藝術寶庫,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為白宮和紅宮。
白宮橫貫兩翼,為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精美,布置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
畫,多出名家之手。
紅宮居中,供奉佛像,鬆讚幹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像數千尊,以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黃金珍
寶嵌間,配以彩色壁畫,輝煌金碧。整個建築群占地10餘萬平方米,房屋數千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體
現了西藏建築工匠高超技藝。布達拉宮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
布達拉宮藏還有大量的經書,有印度已失傳的貝葉經,有金粉書寫的大藏經《甘珠爾》和用幾種金銀珠寶繕
寫的大藏經《丹珠爾》。宮內還保存著許多反映藏漢關係的曆史文物,包括清朝冊封達賴的金印、金冊和玉
冊。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
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徵。
“宮牆,令人歎絕。壁畫,牆上的曆史。寶貝,價值連城。”這是布達拉宮最貼切的描述了。
“哎梁居祥那小子怎麼會想到讓我來西藏。散心應該去那種名山大川才對呀。”看著手裏的旅遊資料,吳風
泛起苦笑。
“乘客們,還有半個小時我們就要到達此車的終點站,布達拉宮山腳了。此次旅行”在顛簸的公車上,吳風
響起售票員機械冷漠的聲音。不過很顯然,他的注意力不在於此。
飛機到達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後,吳風並沒有在那裏停留太長時間。隨便找了個旅遊團就馬不停蹄的搭上直達
布達拉宮的班車。
其實,吳風為什麼選擇去布達拉宮,原因他自己也說不明白。隻是冥冥之中有一種感覺,一聲聲呼喚在召喚
著自己。吳風知道如果自己不去的話,肯定會後悔的。這是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直覺。
神秘、莊嚴、肅敬、古老、高大、美麗這是吳風看到布達拉宮後的第一感覺。
吳風隨著旅遊團慢慢朝入口走去,當走到大門口時,他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了。
大門左側,一路並排著一隊朝聖的藏民,他們對著布達拉宮五體投地,三叩九拜、虔誠至極。許多人的膝蓋
,額頭,手掌出都滲出了鮮血,更有甚者已經隱隱可以看見白森森的骨頭。
然而,當他環顧四周後,他發現給他的震驚還遠不止此:在茫茫的大地上可以看到遠遠近近很多宗教信徒,
在地上緩緩前進,他們在三叩九拜!這給吳風一種錯覺,宗教的力量比國家比法律還要令人信服。
法律要維護一切都是強硬手段,給人以約束;而宗教信仰卻是從人的本質上使人折服的。你不信?好吧!試
想一下,就以地上三叩九拜的狂熱宗教分子為例,如果達賴要讓他們拿起武器攻打政府,你看他們會不會皺
一下眉頭。答案顯然很明了了。
在吳風剛一隻腳踏進布達拉宮大門那一瞬間。“終於還是讓我等到了”遠在山上的白宮深處,一個枯坐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