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 細胞增殖周期與藥物治療的關係(1 / 2)

化學治療藥物主要靠抑製惡性腫瘤細胞增殖而發揮抗癌作用,而處於細胞增殖周期不同時期的細胞群對藥物的敏感性不一,許多化療藥物有作用細胞周期時相的特異性。正確掌握化療藥物與惡性腫瘤細胞增殖周期的關係,對合理應用化療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一、細胞群分類

(一)增殖細胞群指正處於指數分裂增殖時期的細胞。此細胞群對腫瘤的生長、播散起決定性作用,它們在全部腫瘤細胞中所占的比率稱生長比率(GF)。增殖期細胞群對化療藥物較敏感,故GF快的惡性腫瘤,化療效果相對較好。如急性白血病,絨毛膜上皮癌GF高,現已可用化療藥物治愈。反之,GF小的惡性腫瘤,如慢性白血病、多數實體瘤、晚期癌腫,對化療藥物相對不敏感;化療效果也相對較差。按細胞內DNA含量的變化,增殖細胞群按其增殖過程的生物學特點又分為4期。

1.G1期(DNA合成前期)指細胞分裂終止到開始合成DNA,占增殖周期的1\\\/2。

2.S期(DNA合成期)主要合成DNA也合成RNA和蛋白質,約占增殖周期的1\\\/4。

3.G2期(DNA合成後期)DNA合成停止,繼續合成RNA和蛋白質,約占增殖周期的1\\\/5。

4.M期(有絲分裂期)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子細胞可立即進入下一增殖周期或進入靜止期,約占增殖周期的1\\\/20。

(二)非增殖期細胞群(G0期)有增殖能力,但暫未進入增殖周期。此期細胞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當增殖期細胞被殺滅後,此期細胞可進入增殖期。故此期細胞是腫瘤複發根源。

(三)無增殖力細胞群此類細胞無增殖力,逐步老化、死亡。在腫瘤中這部分細胞很少,與藥物治療關係不大。

(一)周期特異性藥主要對增殖周期的某一期細胞有較強殺滅作用,通過阻礙DNA合成或影響有絲分裂發揮作用。如抗代謝藥、甲氨蝶呤、巰嘌呤、氟尿嘧啶等主要作用於S期;長春堿、長春新堿等植物藥主要作用於M期。

(二)周期非特異性藥能直接破壞或損傷DNA的一類藥物。細胞對其敏感性與增殖周期關係不大。如抗癌抗生素類、烷化劑類。

三、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機製

(一)按藥物來源分類

1.抗代謝藥如甲氨蝶呤等。

2.烷化劑如環磷酰胺等。

3.抗腫瘤抗生素如柔紅黴素等。

4.抗腫瘤植物藥如長春堿等。

5.激素類藥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6.其他藥物如順鉑等。

(二)按藥物作用環節分類

1.抑製核酸合成藥通過不同環節阻止核酸合成,影響細胞分裂增殖。根據影響生化步驟的不同,又可分五類:①二氫葉酸還原酶抑製藥,如甲氨蝶呤等;②阻止嘧啶類核苷酸生成藥,如氟尿嘧啶等;③阻止嘌呤類核苷酸生成藥,如巰嘌呤等;④抑製核苷酸還原酶藥,如羥基脲等;⑤抑製DNA多聚酶藥,如阿糖胞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