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讀書考試淑士國 窮盡一生為升遷(1 / 2)

他們都順著林燕兒所指的方向,看到梅林中間大片的農田,有人在種植農作物和蔬菜,梅林邊上還有很多的村莊。

看到這些種田的和種蔬菜的人都是儒家打扮,都是儒巾淡服的書生打扮,並且每人的腰上都插著一兩本書,在空閑擦汗的時候拿過來讀兩句,休息的時候也拿過來讀一讀,然後帶著書中的思考去幹活,這樣既能把書背熟,尋找答案,又感覺不到幹活的累,非常的愛學習。

多小魚說:“那是淑士國的農民,他們都是書生打扮,讓人一看就是文啾啾的一派做學問的樣子。”

林燕說:“看他們每人手上拿著書,不會也像白民國一樣吧?真學問,還是假學問?酸文假醋,是不是說的他們?”

多小魚說:“酸文假醋是這個人的文章,看起來很酸,因為醋酸,但是它不是真醋,還有點酸臭味,形容這個人裝出一副有知識文雅有禮貌的樣子,但和白民國不一樣,這樣的人隻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還是有真才實學的。”

他們走路時,經過兩個農民身邊,他們的腰上都插著論語,外麵穿的儒家服飾,因為幹活天熱,他們把儒服解開,露出裏麵是補丁的坎肩。

林燕兒說:“這不正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外麵穿著漂亮的儒服,裏麵卻是穿的破的帶補丁的坎肩。”

多小魚說:“他們的服裝有的確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不能說他們的學問,雖然穿著儒服是‘金玉其外’,人家有真學問,不是‘敗絮其中’,這個你還真不知道?因為淑士國人都喜歡學習,他們則重視外表內穿補丁的坎肩,他們要麵子,其實他們的錢,都拿來買書學習了和補課了,有時裏麵的坎肩破了,他們也不買,簡單的補一下,有時襪子破了,他們的補一補,但是外麵的服裝和鞋都是光鮮亮麗的。”

“你看他們外麵極其的光鮮,幾乎一塵不染,頭發還有豬油,抹過油光錚亮,但家裏有的是家徒四壁,吃喝都成問題。有的為了孩子上學把房子賣了,足實可憐。”

林燕兒說:“他們國家為什麼這麼喜歡學習呢?”

多少魚說:“他們的國家必須經過考試,不分男女,人人都要經過考試,如果不學習不考試就不就不能進入,士農工商四民階層,他們就會成為流民,流民不在四民之中,四民就是做官,農民,手工業者,商人,他們隻能充當踐役,幹些下賤的活,其中隻有20%的人能從事農業和手工業低端繁重的活,這也不錯,其他80%的人沒有正常的職業,隻能幹些低賤的活,幫人洗衣,幹雜活,打掃衛生,賣苦力,有些女子無奈做暗娼。他們被人恥笑,大家都以他們沒有工作,對他們都避而遠之不和他們打交道,怕辱了自己的名聲。”

“這裏的老百姓需要考試,如果學不好的話,需要補課,大部分的精力和金錢都花在學習上補課上了,因為學校考上就可以不停的往上升遷,遷升到王公大臣,那時他們都可以功成名就,他們都深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邊16歲的時候就要參加全國統考,隻有通過畢業的人才能去獲得淑士國的國民的權利,穿上青衫。如果考不上,可以下次再考,不限次數,有60歲的人還在考,他們可不是不蒸饅頭爭口氣,而是關係到他們的身份。”

“考中的人,就可以考淑士國的公辦學校,考上後,在裏邊有名師指導,在這裏麵學成畢業了之後,就在他們的畢業裏麵考試選拔官員,被選拔上的人都穿的藍衫,成為官府的辦事人員。”

“穿上藍衫的再學習,再進行選拔,就是駐外大員就要穿著紅衫。”

“駐外大員再學習,再經過考試,再選拔,就進入了朝中為王公貴族階層,穿著黃衫。”

林燕兒說:“你說的我明白了,這個國家真累,還得天天必須學習。壓力太大,沒有放鬆的時間。”

他們進的城來,城市裏熱鬧非凡,人們不分男女都是儒家打扮,儒巾淡服多,女的穿著儒服更加嫵媚,有一種不一樣的美,女子上街,考試,或其它重大節日都是儒服,隻是在家中可穿女裝。但街上也有不少穿青衫的,也有穿藍衫的,穿藍衫的他們是官務人員,級別高點坐在小轎裏。街麵上的人摩肩接踵,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買賣討價還價之聲不絕於耳。真是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