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李院長的打算(1 / 2)

掀起被子,將隱私部位遮擋好,張不凡打開了打滿補丁的布袋,將銀針攤開放在床上。

緩緩揭開傷口上的紗布,還好沒有變嚴重,傷口和紗布沒有黏太緊,也還好剛才那一杯冰水被張不凡阻攔,沒有潑下來,隻是濺到了一點到傷口上,屬於皮外傷,沒有傷到裏麵。

張不凡先是將環跳穴附近的肌膚緩緩揉搓、按壓,讓其內的血液、經脈循環一陣,相當於也是給陸老爺子這一塊熱身了。

李院長和劉主任他們幾位老醫師一看張不凡要開始了,紛紛都站得靠攏了一些。

即使不知道張不凡的針刺技藝如何,從架勢上就能看出至少此人是有獨特的技藝,況且這卷銀針絕對算是拿得上台麵的東西,一根根銀針氣勁內斂,在這肅靜的病房中透著淡淡的鋒寒,其背後肯定有高深的老中醫韻養。

李院長心裏盤算著,無論這張不凡能否救人成功,他都想請張不凡背後的師傅出山,最好是能直接坐鎮他們醫院的中醫部,將自己院的中醫打出名聲更是再好不過的事。

他們醫院本就是內外科較為強盛,在全國也能排得上名號,可惜近些年發展有些受緩,可以適當的發展一下其他方麵,說不定能有奇效。

奈何中醫的發展本就緩慢得多,甚至可以用“停滯”來形容,受中醫的衝擊太大,整個國家的中醫都似乎在走下坡路。

若是能請出某個學派的傳承者,他們醫院有望壯大自己的中醫部,甚至帶領中醫發展進步……

……

環跳穴,屬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的足少陽膽經,這裏是張不凡主要突破的關口,一旦這裏疏通了,陸爺爺的整個膽經就通暢了,自然能恢複到正常狀態。

隻是即使張不凡告訴李院長,是什麼部位出現了問題,現代醫學的影像學也發現不了經脈堵塞這類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中醫和西醫要並駕齊驅的道理所在。

中醫能解釋西醫解釋不了的東西。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快餐時代來臨,人們都爭先恐後去追求“快”的東西:吃藥要快,兌水就能喝;療效要快,最好一吃下去就好……

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寶貴的中醫,卻逐漸被現代人所遺忘。而且中草藥頻頻爆出造假,也給中醫的發展帶來了巨大阻礙。

若先祖們看到發展了幾千年的中醫,卻淪落到如今的地步,實在有些無顏麵對他們。

……

張不凡經過反複的打量過後,取下一枚長針要開始了。

原本他是想以環跳穴作為第一針,依次往下直至足竅陰穴。

考慮到陸老爺子已經癱瘓多年,於是張不凡往前推了五個穴位,從“京門”開始用針刺入,依次是“帶脈”、“五樞”、“維道”、“居髎”。

這幾針刺入以後,張不凡分別從上往下進行撚轉,所謂撚轉,就是用手指捏住針柄不按照一定的頻率轉動,達到一步步刺激、激活穴脈的目的,更有甚者能通過捏轉針刺法來蘊養穴脈,使穴脈運轉炁的能力越來越強,身體也越來越好……

當然,這隻是民間傳說。

有了這五個穴脈的鋪墊,接下來張不凡直接刺入環跳穴,都不需要使用《四診法》了,超出常人的經驗讓他對這一切早已是了然於胸,接下來的十四個穴脈,張不凡的手法愈發的嫻熟,動作幹淨利落,沒有一絲多餘的動作。

整個房間安靜得即使掉下去一根針也能聽見,所有人都在屏息凝神的注視著張不凡,仿佛他的針刺手法就是一場表演,有魔力一般。

不知不覺間,半小時過去了,陸爺爺身體的一側也已經完成。

“終於完成一半了!”張不凡在拔出最後一根刺在足竅陰穴的銀針時開口道。

此時他的上身早已濕透,像是剛從水裏撈上來的一樣,汗水一滴一滴往下流,頭頂也冒出陣陣“霧”來。

眾人這才從中反應過來,像是體驗過一場精彩絕倫的知識盛宴一樣,紛紛入了神,在聽到張不凡開口以後,紛紛長出一口氣,像活過來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