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的起點
又是一個新年,天上的雪花還在飄飄灑灑,但是一點也沒有影響安西大都護首府龜茲城的節日氣氛,街道上人潮如織,身穿皮袍深目高鼻一看就是異族的人大搖大擺的在城逛著,擺攤的,叫賣的,左右街道上的店鋪都掛出了象征吉慶的紅招簾,對這些外族人似乎也完全不驚奇,反而這些人才是商販們最喜歡的客人,凡是有這樣的民族進入到店鋪,夥計掌櫃的熱情仿佛要透出店鋪傳到街麵上。leduwo.com
還有一種人更加的受歡迎,就是一身唐軍打扮的軍人,這些軍人哪怕並沒有頂盔貫甲,走在街道上也是挺胸抬頭,那種精氣神完全體現了出來,不管是年紀較大的老兵還是臉上稚嫩的新兵,似乎都從心底煥發出一股朝氣,同時這些軍人也是腰包最鼓的,要過節了,除了兩萬守邊的邊軍,其餘的四鎮的軍人都得到了輪休的待遇,也就是有三到五天的休假,這在整個大唐軍是沒有的,凡是當兵吃糧就沒聽說過還給假的。
難道不怕士兵給了假就逃的沒影了?但在安西這樣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軍人的待遇遠勝務農或者放牧,李佐國已經通過大通商行的股份化將整個安西的軍人集團捆綁在了一起,所有的正軍,也就是真正通過了考核的戰士,就能夠除了朝廷給的月餉還能夠拿到一份是朝廷月餉四倍的銀。
這份錢沒有一分克扣足額拿到軍人手,而且每次出戰都會有可觀的戰時紅利發放,這個錢可能就是一年所有餉銀加起來的好幾倍,換句話說就是一旦打仗,那麼安西參戰的軍隊的每一個士兵在戰後就會拿到幾年的餉銀收入,所以安西現在的部隊都是非常渴望戰鬥,有仗打就有財發,這種質樸的思想是底層的士兵的想法。
而對高層的將領軍官李佐國則是采用的股份製,隻要將領軍官們沒有死,那麼到了年末就會有一筆可觀分紅,當然這個股份是不能夠繼承的,隻有官職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會按照官職來發放,所以現在的安西的唐軍可以說是一隻用勝利和黃金澆灌的鋼鐵雄師,所有的軍人的利益都在李嗣業和李佐國父手,要說父兩人是安西實際的控製者也不為過,至少很多唐軍的士兵就認為這個國家最大的統治者就是李嗣業,這種觀念最多的出現在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特別是突厥人和後來合兵進安西的呼羅珊地區征來的士兵。
對於李佐國來說,純粹的和這些普遍是盲的士兵講愛國啊之類的大道理根本不是能夠叫他們戰時能夠拚死向前的理由,隻有一個士兵拚死作戰之後能夠明確的能夠得到實際的利益,還有戰死之後的家人能夠得到,這才能夠讓這個戰士迸發出無比的勇氣在戰鬥的時候拚命作戰,嚴明的軍紀也讓所有的唐軍戰士,前進戰鬥,哪怕戰死得到的也多,膽怯後退,不但要受到軍紀嚴懲,所有的優待家屬的待遇全部就沒有了,不但家族蒙羞,一樣的保不住性命。
軍隊是李佐國最注重的地方,軍隊也是安西大都護所有適齡的男向往的地方,一旦成為了安西大都護唐軍的一員,不但的所有問題解決了,家裏也能夠得到最好的待遇,隻要是軍屬,就能夠免費得到十畝地,一些家畜,還有所在的村會派人幫你修建房,還有五貫的安家費,一個人成為了大唐的軍人意味著全家人都解決的溫飽,在西域這塊人命比不上牲口的地方難道不是一個打破頭都要爭搶的機會嗎?
不管大唐的百姓還是後來加入大唐的各個民族百姓,李佐國時不時的都要感歎成本實在是底,安西的人民實在是淳樸,在這些人看來簡直是天堂一般的待遇了,對於李佐國來說這樣的條件就能夠讓士兵舍生忘死簡直是太便宜了,李佐國現在這樣也是有底氣的,他現在手的財富非常驚人,兩次對外戰爭勝利帶來了非常龐大的財富,加上幾年不斷擴大的貿易,負擔現在軍隊規模不算吃力,原來桎梏軍隊擴張的就是糧食,安西雖然地域廣大,但是並不是一個產糧的地區,現在這個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在安西的幾條河流其實是發展農業的最好保證,原來農業不能發展的原因就是這些適合農耕的地區也適合放牧,草原部族的襲擾導致了根本沒有辦法在這裏進行耕作,現在卻不一樣了,來自草原民族的威脅消失了,在李佐國大力提倡的開墾農耕的政策下,現在疏勒靠近赤河的一線成為了一個大的產糧區,而且李佐國利用後世的一些經驗結合起來實現了立體農業,也就是畜牧、養殖和農耕結合的立體農業,連續兩年的大豐收不但充盈了糧庫,也讓所有的安西民安心了,手有糧心不慌,不但解決了吃飯的問題,還真正的改善了飲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