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俘虜攻城
李逸懷疑的看著李護,要說衝鋒打仗李護仿佛有種天生的敏銳直覺,但是說道處理這些後勤事物,李護是避之不及的。
李逸說道:“你有什麼好主意?
李護笑道:“你不是說糧草不夠嗎?我們現在就讓俘虜去攻城,發給俘虜吐蕃士兵的武器,不給盔甲,隻要能夠第一個攻上城頭的都賞千金並放其自由,我們的軍隊在後麵監視,凡有退後的皆斬,神威城和應龍城太小,就算吐蕃俘虜想回去兩城也沒有辦法容納,攻下了兩城是好事,就算打不下來,一是消耗了兩城的士氣和兵力,二是減少了我們手俘虜吃糧的人口,何樂不為?”
李護的笑臉李逸看來簡直是猙獰無比,不過李逸喜歡這個主意,李逸摸著下巴說道:“要是吐蕃人群起反抗怎麼辦?他們的人數可是比我們的軍隊多。”
李護笑了,裂開的嘴裏白白的牙齒仿佛放出了毫光:“那更簡單了,每次出戰隻用一萬俘虜,怎麼也比不過我們的人數了吧?隻要能夠在這種戰鬥活下來的,都編成一個營,名字就叫前鋒營吧,都是精銳了,待遇就等同我們唐軍,這樣淘汰一遍之後就可以得精銳一營,以後攻城的時候就用這前鋒營即可,我們大唐的寶貴士兵的鮮血不就可以不用流了?”
李逸眼睛亮了,手一拍說道:“好主意啊,還要給這些前鋒營士兵一個盼頭,可規定在前鋒營作戰三年以上的即可獲得自由,並且賞地賞銀,走留隨心,這樣他們反彈的幾率就會小得多。”
兩人相互看看,都笑了,這樣,一個日後李佐國手下亡命之徒最多的死營的前身前鋒營在兩個無良將軍的談笑成立了。
此時李佐國正在臨時紮營的帳閱讀一封八百裏加急信件,帳陳設簡單,李佐國身穿布甲盤膝坐在鋪好的地毯上麵,麵前一個裝有食物的盤,盤的麵餅和肉動也沒動。
李佐國看完手的信件,伸了個懶腰,本來凝重的表情放鬆了下來,將信隨手丟在了地毯上,自言自語道:“終於還是來了,看來李建勤他們的出手反而幫助了安祿山下定了決心啊,來就來,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等的就是這一刻。”
說完李佐國拿起地上的盤,大口的吃喝起來,地上的信紙隨著帳門口吹進的微風抖動著,信是李嗣業發給兒的,安祿山在回到自己的地盤之後,在一個月之前起兵反唐,這比李佐國記憶的安史之亂要提前了幾個月,不過李佐國現在認為很多事情是曆史的必然,楊國忠弄權逼迫安祿山,安祿山為了自保反叛是遲早的事情,自己在裏麵還是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啊。
李佐國一邊吃一邊自嘲的想到,安祿山的這次起兵和曆史上的起兵略有不同,這次安祿山手的兵力似乎更加的龐大,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手下直接控製了大唐三分之一強的軍隊,總數達到了二十萬,起兵時安祿山還聯絡了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一起合兵一處,總兵力達到了三十五萬。
這可不是吐蕃人的三十五萬,是戰兵三十五萬,號稱五十萬大軍,兵鋒所指之處大唐的河北河南州縣紛紛陷落,唐玄宗在安祿山起兵三天之後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他馬上命安西節度使李嗣業兼任範陽、平盧節度使,同時命安西大軍準備防禦,又命皇李琬為元帥,封常清為副帥,出兵東征安祿山,由於南征南詔,關內兵力不足,將金吾衛湊上才得兵十萬。
唐玄宗就命畢思琛入東都洛陽去募兵,安祿山的兵力進犯極快,李琬的大軍剛出潼關安祿山就已經打倒了城府關,距離洛陽已是不遠,信李嗣業希望兒盡快結束於吐蕃戰事,回軍安西備戰,同時問兒的意見,李嗣業的意思是自己領兵先進關以守長安,希望兒直接過隴右道與自己在長安會師。
李佐國可是知道唐玄宗的秉性的,曆史上高仙芝和封常清失洛陽而守潼關,結果被監軍太監誣告,唐玄宗居然將這兩個名將斬首,哥舒翰頂上去之後唐玄宗亂命令哥舒翰出潼關與安祿山決戰,結果兵敗被俘,從而失去天險潼關,長安因此失陷,唐玄宗的無能、糊塗和短視可見一斑了。
現在安西節度使是李嗣業了,李佐國絕對不會讓自己的父親去長安冒被昏君亂命的危險,還有可能被斬首,這種事情李佐國絕對不會做的,李佐國想好了,吃過飯以後馬上給父親回信,就說和吐蕃戰事膠著,並且處於下風,為了避免長安腹背受敵,必須要解決吐蕃才能出兵長安,因此希望父親不要輕動安西大軍,等解決吐蕃之後再和安祿山決戰。
李佐國認為自己父親能夠理解,吃完之後李佐國迅速寫了這封信,心還說道:“封常清乃名將,何況洛陽兵力不少,相信能夠多抵禦安祿山一段時間,兒定盡快擊敗吐蕃,請父親還是等待兒回轉安西之後再大軍出發。”
李佐國看著送信的騎兵打馬離開,一抹冷笑浮上嘴角:“唐玄宗這個老糊塗,現在去了長安就是送死,我李佐國打造這麼一隻強軍不是去聽瞎指揮的,就算是能夠戰勝安祿山,也不是現在。”
李佐國馬上命令拔營出發,要趕夜路快速前進,馬上解決可吐蕃人之後時間和主動權就在自己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