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虎踞長安(1 / 3)

長安亂了,還能夠出城的百姓和世家大戶都在準備出城,但是不知道城外的安西軍到底是什麼態度,結果在大唐守軍悄悄的打開了南門放出了一千多百姓出城,結果安西軍並未阻攔的情況下,能夠走的百姓和大戶們就準備出逃了。

南門打開了一道副門,大約三萬多人一湧而出,其中還有不少馬車,那是拉著細軟財物,這是夾雜在百姓中的長安富戶的馬車,這次安西軍卻沒有視而不見,在這群人走出長安城不到一裏,安西的騎兵出現了。

這些人大驚之下紛紛回頭想逃往長安,但是城上的唐軍又怎麼敢這個時候開門?而能夠逃回南門的人都是出門晚出城並不遠的人,安西騎兵非常有經驗的在城上唐軍射程之外輕輕的一個小弧線的內切,就將大約兩萬人給圈了起來,跑向南門的人安西騎兵並沒有去管,反正跑不遠。

騎兵隻有三千人左右,但是麵對兩萬多手無寸鐵的百姓卻是最大的威懾了,安西騎兵沒有大開殺戒,隻是勒令被圍的人蹲在地上,所有攜帶的財物和糧食全部上繳,然後將這些人又重新趕回長安城門。

騎兵就在不遠處監視,南門上的唐軍也不敢開門,就這樣僵持了下來,不多會安西的輜重兵到了,將地上的財物糧食全部裝車,至於那些馬車,也全部成為運送東西的工具了,隨後輜重兵退走,安西騎兵隻留下了三百騎在南門外監視。

城上的唐軍在門外的百姓的哭喊中試著開了一半的副門,讓城外的百姓進城,結果安西騎兵並沒有趁勢奪城,這一幕就是要表明安西軍的態度,長安城的人口不準走,李佐國現在就是需要人口,長安城常住人口居然能夠超過百萬,雖說因為戰事逃走了一部分,但是此時城內的人口還是達到了六十萬。

此次放百姓出城也是尉遲長龔的一次試探,就安西軍的反應,結果發現先前逃走的一千多百姓並沒有被趕回來,說明安西軍已經放任他們離開了,而且安西軍也沒有展開屠殺的行動,這對尉遲長龔來說就是能夠突圍的最好的反應了。

李佐國並沒有閑著,安慶緒留給李佐國的四萬多俘虜可是上好的兵源和勞力,李佐國和手下的眾將正在忙著整編俘虜,俘虜是不會直接編入軍中的,一是影響戰鬥力,二是俘虜的忠誠沒法保證,所以李佐國安排俘虜是先編成一個大營,然後安插進安西軍的軍官進行管帶。

主要就是進行篩選和甄別,將能夠用的士兵挑選出來,進行安西軍的軍事訓練和教育,讓他們盡快的成為能夠使用的兵力,而挑選剩下的士兵則往安西送去,成為修路大軍中的一員,就算是去修路也不是拿他們當奴隸一般的使用,不但飯食管飽,每月還有銀子,隻不過在幹滿三年之前是不能拿銀子的,當幹滿三年之後就成為了自由人,那麼要到那裏去安家就由得他們自己挑選。

這樣將俘虜分流有不少好處,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不需要用大量的兵力來看守俘虜,但凡有條活路俘虜是不會再造反的,不然戰場上就不會投降了。

李佐國隻用了一天大致巡視了一遍俘虜的整編,就回到了大帳,後麵的事情自然有專門的軍將管理,一些比較優秀強壯的士兵被李佐國手下的將領第一時間挑走,這些人是少數,就算到了這些將軍的手下也翻不起大浪,當然如果這樣還要想著生事,那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長安百姓的出逃李佐國已經知道了,不過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李佐國還有些高興,要是長安有死守的架勢就不會放百姓出城試探,這也深合李佐國的意,李佐國回到營中叫親兵打來清水準備洗漱一下,鄭春雲一大早就告別李佐國,帶了二十幾名侍衛就回轉龜茲去了,有鄭春雲保護家小李佐國放心得多。

因為安西龜茲城銀營有消息傳來,說是街麵上有留言,說是李佐國反唐倒行逆施,必將失敗,等等不足而一,龜茲雖然是李嗣業獲得大都護之位才開始經營,但是這幾年隨著安西軍的不斷勝利,龜茲實際的掌控也是不錯的,現在出現這樣的留言李佐國沒有掉以輕心,因為李佐國想到能夠在自己的腹心之地傳播留言的必然是李佐國手下的官員有問題。

對於軍隊中有人鬧鬼李佐國是不信的,軍隊的掌控一直是李佐國的重中之重,隻有可能是安西的文官一係出的問題,李佐國已經嚴令李逸徹查。

冰涼的清水澆在臉上,讓李佐國的精神一振,李佐國想著安西的留言,嘴角露出了冷笑,看來自己待人還是太過寬厚,就有人不自量力跳了出來,真是天真得很,難道幾個流言就能夠讓自己後方不穩?笑話,老百姓才不管上麵的統治者是誰,他們關心的隻有自己的衣食住行。

軍隊通過那麼幾年的努力,已經牢牢的綁在了李佐國身上,單憑說幾句壞話講點忠義,安西就會造反?李佐國雙瞳中的殺意濃重了幾分。

一名親兵進賬稟報:“將軍,外麵有從長安來的數人求見將軍,說是有要事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