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冉溪的鼓勵,小河狸傻笑一下,舉起小爪子道:“是哦,我們比去年已經好了不知道多少啦!”
冉溪伸手握住他的小爪子,鄭重地說了一句:“所以,謝謝你,謝謝你一直留在這裏,沒有離開。”
小河狸並不明白冉溪在說什麽,他傻乎乎地應著:“啊?為什麽要謝我啊?海角鎮能發展成這樣,分明是阿溪你的功勞嘛。”
冉溪搖搖頭,隻說了一句:“是大家的功勞。”
小河狸似懂非懂地撓了撓頭。
冉溪微笑著站起身,沒有再說什麽。
雖然係統沒有對冉溪做過多的解釋,但冉溪已經知道了,為什麽海角鎮會這麽特殊,為什麽自己不斷發展這個區域,就能加快修複氣運值——
當年,小冉溪最初綁定的那方土地,已經被汙染了。
所幸小河狸他們被裴逸安置到了海角鎮。
小河狸他們雖然不記得小冉溪了,但正如裴逸潛意識裏記得“要學著種田”這件事一樣,他們潛意識裏,也守著一個“長大一起建設鎮子”的約定。
做為曾經被小冉溪庇佑的原住民,小河狸他們的堅守,冥冥中將冉溪拉到了這個小鎮。
在小鎮出現複蘇跡象的那一刻,在小河狸他們默默的祈願之下,這片土地再次與冉溪綁定起來。
小鎮發展得越快,冉溪的精神力也就越強大,也就越能修複裴逸受損的精神力,越能讓他沉睡的意識蘇醒。
這就是為什麽係統會說它從未欺騙過宿主,為什麽“裴逸痊愈就能修複小世界氣運值”和“冉溪拚命發展小鎮就能加快修複氣運值”並不矛盾。
這幾件事,本身就相互糾纏相互作用。
好比馬路上的一個鐵環,是小鎮居民們的執著,裴逸的善意,自己持續的努力——種種因素綜合在一起,才能維持著它的平衡,推著它不斷向前滾動,直至今天。
缺了哪個環節,都不行。
*
春天一晃而至。
春暖花開之日,幼兒園再次開園,海角鎮開門迎客。
憋了一個寒假的幼崽們,一隻接一隻地奔向了冉溪的懷抱。
做足了準備的各個店鋪,送走了一位又一位滿意而歸的遊客。
曾經“很偏僻,很荒涼,都沒什麽人居住的”的邊遠小鎮,曾經冉溪願意免費送蔬菜都沒有遊客上門的破敗小鎮,不知不覺間已成了綠山穀區域的“新星小鎮”。
綠山穀區域的人們,在討論周末去哪玩兒的時候,不再隻有“近海一日遊”“星沙鎮看海”“白水鎮吃農家菜”“去郊區爬山”……這幾個選項。
“帶孩子去海角鎮種點兒菜”“去海角鎮的海邊走一走,拍拍照,再去他們新開的書吧坐一會兒”“嚐嚐海角鎮盒飯屋新推出的‘靈魂烤魚’”,都成了大家樂於嚐試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