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

軋鋼廠上午進行二級工比賽,下午進行三級工比賽,

二級工比賽中,程治國小組的內的申端勝表現良好,獲得了大賽的第二名,與第一名失之交臂。

申端勝本人遺憾不已,但其他人卻很替他高興,圍著他慶祝了好半天,

美中不足的是,馬素芹依舊沒有來廠裏。

中午吃完飯,程治國沒再胡溜達,全程觀看老嚴兩人的比賽,為兩人加油打氣。

這種廠內形式的比賽,旨在提高工人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倒不會過分嚴苛,

所以比賽過程中,有人亂糟糟的說話,甚至提示一聲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頂多遭到一頓嗬斥。

雖然聊勝於無吧,

但這種能增強組內成員認同感的事情,程治國覺得還是有必要做一下的。

兩輪過後,組內一名三級工落選,隻剩下老嚴晉升32強。

比賽的方式是通過抽簽,

車間內擺著幾個紙箱子,上麵寫著鉗工、焊工、精紮等各個工種,

裏麵則是根據各自的職業,提前預留好的一些工作項目,

進入下一輪的職工,排隊到箱子前抽取紙條,紙條上寫明接下來要完成的零件,然後在同一時間開始比賽,

每個人抽到的項目未必相同,但時間和標準是固定的,按輪次依次遞減,

例如32進16可能是十分鍾,那16進8可能就是八分鍾,

質量和精度則會更加苛刻。

看上去挺麻煩,其實對於這種不算嚴謹的比賽,反而省事不少,

一方麵,這種形式能很大程度上的杜絕了審批人員和參賽人員作弊的可能,

當然,也隻是很大程度上而已,就比如程治國,如果他是監考官的話,能將組裏的人全都抬到第一名去。

另一方麵,合格與否、名次前後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就像現在,雖說是32強,但合格的人數差不多超過了40個,但等會兒到了八強,可能還不夠8個,

再到了四強,不管剩幾個人,都會根據用時長短、質量、精度等因素,直接排出一、二、三名,

這才是比賽為什麼一個上午或者下午就能進行完的原因,

要不然光是一個工級,說不定就能舉行四天的比賽。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比賽的形式有些複雜,但比賽的意義卻很簡單,所以不會要求的太過苛刻,也沒人會過於較真。

選手們很快領完了紙條,開始下一輪的比賽。

程治國發現賈旭東竟然還在,

這家夥成為三級工還沒多久吧,參加三級工的比賽,竟然能挺好幾輪?

怎麼想都有點玄乎,

他瞥了一眼身為評審人員的易忠海,若有所思。

比賽進行了十分鍾,很快就結束了,

接下來是檢查產品是否合格,

老嚴又通過了一輪,長鬆了口氣。

重新抽簽的時候,程治國特意盯著賈旭東,發現這家夥果然不對勁,

他手掌伸入抽簽箱的時候,是攥著的,

手心明顯有東西,

賈旭東象征性的在箱子裏胡亂扒拉了幾下,然後抽出來,拿出紙條,攤開給監考人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