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空襲,小當量大麵積轟炸進行無差別攻擊,這樣對星球不會造成太重傷害,卻可以摧毀表麵的生化生物,又可以避免強大的輻射波將CJ-G病毒傳播出去,還可杜絕與生化生物發生正麵衝突減少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
這一次人類又一次犯了愚蠢的錯誤,首先他們忽略了生化生物的活動範圍,從地心一直到太空,生化生物無處不在,甚至一些體質變態的矽基生化生物可以在恒星表麵活動,空中同樣有。
其次忽略了生化生物的生命強度,事實上,無論什麼粒子光炮、金屬炮彈還是各類光磁導彈,除非是正麵擊中,否則隻是靠爆炸力、衝擊波、炸裂開的碎片,根本就無法殺死生化生物,這反而讓它們更憤怒。
就算是核磁武器產生的衝擊波也殺不死它們,而且它們完全不懼怕任何輻射。
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自然生物都會做出拚死抵抗,就連植物也會有所動作,更何況是本身就有著強烈攻擊欲望和撕咬衝動,殘忍嗜血的生化生物。
飛行類生化生物一旦發起狂來直接是自殺性攻擊,其中以飛行類昆蟲尤為恐怖。
一旦被它們衝入宇宙艦中,無論大小,全部報銷,它們可以輕易的摧毀光腦和引擎,頃刻間讓這個宇宙艦成為喪屍之地。
人類一開始與生化生物之間的較量一直處於被動和弱勢地位,這場變態生物與高端科技的較量,後者似乎顯得有些疲軟。
直到有一天超能被高效利用,超甲又隨之誕生時,人類才逐漸在這場較量中處於一個稍微優勢一點的位置。
既然純粹的科技不能打敗生化生物,那麼就讓生物與科技相結合。
超甲的誕生,徹底讓機甲時代終結!
論體積,超甲不過隻比穿戴者大上一號,簡單說來就是一個全金屬外殼,也可視為將機甲縮小到隻有一人大小的程度,不再使用操作鍵盤、控製杆,而直接運用身體的全部來控製,一旦穿上那不過是一件金屬外衣,一件可以將穿戴者力量、速度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幾千倍提高的超能戰甲。
超甲的靈活性遠超機甲,濃縮的精華,密封性更是無可挑剔,再小的生化昆蟲也無法乘虛而入,威力卻不輸於體型超大的機甲,超甲一樣可以攜帶壓縮後的大威力殺傷性武器。
總之超甲迅速取帶機甲成為人類科技發展過程中又一個新的篇章,時至今日人類進入超甲時代已有近千年曆史。
其實除了占據著行星的生化生物讓人類頭疼之外,那些在第二次宇宙大戰中被感染的成千上萬大大小小各類漂浮在太空中的宇宙艦更是一顆顆定時炸彈。
這些宇宙艦隨意遊離在太空中,有些還按照光腦原定的路線繼續行駛著,隻是無法進行空間跳躍而已,本來隻需要幾天、幾周、幾月的路程,變為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上千年。
無法統計數量的宇宙艦中承載著滿艙喪屍,一旦墜入某顆承載生命的行星,立刻會給這顆行星帶來無法估計的災難。
雖然摧毀這些宇宙艦上的喪屍要比摧毀行星上麵的生化生物簡單得多,隻要發現一顆光磁導彈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想要找到這些宇宙艦卻是極為困難的事情,大多數宇宙艦都偏離了航向,除了一些航道明顯的,七成以上都很難被尋找到,茫茫太空實在是太廣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