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番外7·倒後行動X(1 / 2)

第四百三十九章 番外7·倒後行動X

倒後行動的倒台6

二十多年前,姚諄和皇後有矛盾,以致於姚諍和姚維禮被祭天,人盡皆知。

政局裏,有仇就是你死我活,姚諄如果不問,李讓、張秀等都會猜測,砍頭抄家是皇後的意思。

但既然這麼問,他們就有些拿捏不準。

這個猶豫半天覺得姚諄故意設套,猜測說皇後讓砍,那個說皇後到底是女人,比不得皇帝那麼果決,那個又說皇後慣會做人,皇帝讓砍,她讓革職,也是賣好……

越說越遠,又說到這些年被巫明麗逐一趕出仕宦之列的人;又說到現在科舉取材也不頂用,二十年寒窗苦讀出的進士,巫明麗半要半不要的,一句話不對打發去外麵采風修書,倒有三十年回不來;好些聰明伶俐的孩子都兩手準備,一手科舉,一手庶務,正途也要,破格提拔也要,以至於下地務農牧羊,與商戶爭銅板,實在是斯文掃地等等等。

就這樣議論許久之後,他們才催著姚諄繼續講故事。

姚諄笑道:“兩筆都是今上的意思。今上先以合浦州知府誣告肅國公為由,要將他革職查辦。後想起肅國公之父忠肅王被冤屈至死,一時情動,從重發落,就成了砍頭抄家。還是那位幫說的兩句話,彙報地方情形,互相督查為政之風,是地方官員職責所在,讓解釋、安撫。今上這才按那位的意思發落了。首輔大人看見被塗改的帖子,故意賣好而已。”

姚諄想起那晚看到的兩封上書,一封是自己的原本,一封是正式批文的副本,原本上前兩個處理都是皇帝做的,第三個是皇後塗改過的字跡,副本上就隻剩侍講學士謄抄的處理結語了。

做不得假。

畢首輔說自己苦苦哀求才讓合浦州得以保全,不過是貪天之功。

姚諄也是那一天才明白,為什麼突然間帝後批閱奏陳多了個將原稿拿去給上書人看一眼再收回記檔的環節。

在場眾人一時默然,氣氛陡然安靜。

姚諄搖搖頭:“再給你們講個故事罷。”

——

倒後行動的倒台7

第二個故事發生時,姚諄在淮北治水。

治水得有個總思路,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哪裏淤積點哪裏。

此時的總思路,主流是給大河開出海口。

河、淮年年水災的一個重大原因是大河南侵淮河水係河道,致使水淹沒堤,水患四起,所以給黃河開個入海口,讓它好好地自己入海不就行了?

這個方法最簡單,就是征民夫挖河道,以大雍現在的技術和經濟水平,不僅不會拖垮國力,還能分潤與民。

但是姚諄不這麼想,姚諄走遍兩淮和齊魯,憑他自學來的知識,他判斷兩淮的陸地較為低窪,如果河流在兩淮開入海口,結果不是河水入海,而是海水倒灌,災難隻會更嚴重。

所以姚諄的主張一直都是把大河改回故道,從魯東入海,對大河的治理應該是清淤、束沙為主。

姚諄是真想做點實事,而他能擺脫家族的陰影和桎梏,也和他確有治水的才華有關,姚諄不同意兩淮齊魯刺史上書的治水意見,自己單獨上了個書。

兩地四刺史上書,從者如雲,其中還有大量皇後的親信。

姚諄上書,隻有小貓三兩隻附和,那兩三隻附和他,也不是認可他治水的理念,而是出於政見。

姚諄就想,皇後肯摒棄前嫌接受,是最好,皇後不肯接受,拉倒,他到江南搞海港去。

結果麼,不必姚諄說,皇後都沒展開議政,乾坤獨斷定下姚諄的方案。

不過姚諄後來才知道,皇後第一次下江南時,就和蔣、張等人說過,大河水患還是得憋回北邊解決。

南邊怎麼入海?隻能入湖。

世上哪有能兜住大河的湖!

後來工部秦主事連年累遷,至侍郎,主持河淮水利工程,幾年方案寫了廢廢了寫,尚未定稿,姚諄到來,能極大地補足秦侍郎這方麵的需要。

皇後還是看姚諄不順眼,但是該用的該給的都沒虧待他。

姚諄這輩子想主政一方、做封疆大吏、官至六輔,不可能的,但是工部,還可以想一想。

說句實話,罪臣之後,且屢次三番和那位起矛盾,能有這樣的結局,姚諄每每想到,也很感慨。

最後做個總結就是姚諄不想摻和這時候的倒後行動。

皇後勢力強盛,擁躉甚眾,現在反對她是逆大勢的不智之舉。

而皇後既能用仇敵,又能壓住皇帝的恣意妄為,還會掙錢。在她手下幹活,俸祿漲得不少,要辦事也不必托關係請人脈,為政風格其實很踏實。

這輩子就這樣了,要倒後,等皇後年老昏聵喪失權柄吧,反正這會兒姚諄不想雞蛋碰石頭。

——

倒後行動的倒台8

這一等,又是幾十年。

世界都變成了大家不認識的樣子。

女人拋頭露麵成為常態,就連大家閨秀也露著胳膊和小腿,坐在四個輪子的車上招搖過市。由於京城的長居人口爆炸式地增長了好幾倍,巡防司壓力大到年年招人,這幾年,還招了不少女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