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會漢話,看來這人是早期漂泊到此的華僑。
朱明轉過身來,好奇的打量著這對母子,卻發現對方雖然目光閃躲,卻也掩不住神色中的好奇之意,看來他們對自己還挺感興趣的,不會想把我煮來吃了吧,朱明心中給自己開著玩笑。
“先生能去我們村裏看看嗎?我們村的人都在找先生。”那婦女小聲的說道。
找我?朱明相當不解,我可是剛到這個世界,找我?這不奇怪了嗎。
雖然有這樣的疑惑,朱明還是跟著這對母子走向了他們村落的方向。
在路上,朱明終於弄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看來閻王還是沒忽悠人,至少還是為自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這個漢人聚居地的人最初都是來自中國南部沿海的漁民,早在元末戰亂時期便出海避難了,最後漂流到這個地方繁衍生息,一轉眼三十多年就過去了,早期的漁民們也在這個陌生的土地上紮下了根,人口也從最初的三百來人發展到今天的兩千多人,其中不少人更是與當地的土著居民聯了姻。
就這樣,整個村落已經很融洽的融入了當地的社會,而這個華人村落的頭人是一名朱姓老者,當年便是飄洋過海船隊的一名水手,平素頗有人望,在當年的船老大過世後便接過了整個聚居地的領導權。
整個村落在他的領導下也更快的發展起來,欣欣向榮,不久更是得到朱姓漢人皇帝坐了江山的消息,眾人更是歡欣鼓舞,不少人更是提出要回到家鄉去,不過老成持重的朱老伯安撫了眾人的心思,勸說目前時機並不成熟,而且在這裏沒有過多的苛捐雜稅,所有人安居樂業,確實沒有什麼不好,人心也就逐漸的安定了下來。
就在前日,德高望重的朱老伯因為年齡大了,一病不起,在斷氣前突然回光返照,留下了“天潢貴胄自東海而來,切記切記”的遺言後便撒手西去了,連個接班人也沒有定下來。
於是村落中公推幾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出來暫時主持大局,準備等找到朱老伯口中的天潢貴胄後再行定奪。
朱明總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這也好,按閻王的意思,先讓自己在海外發展發展,可能也準備看看自己的潛力。
現在應該剛過了靖難之役不久,朱棣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沒必要和老朱死磕,同時朱明自己也並不是太想與朱棣死磕,至少在他看來,朱棣也算是一個封建時代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了,至於天上那群人的賭局,嘿,自己反正已經死過一次了,就當這次是來古代體驗生活了吧。
想明白了其中關節,朱明頓時覺得心中的壓力減輕了不少,跟在母子身後不停的四處張望著,這裏確實是個好地方,海邊的灘塗平整,再遠處隱隱有一環抱的海灣,靠近內陸處便開始有成蔭的綠樹,一片充滿生機的景象,朱明開始有點期待以後的生活來。
沿著海岸斜斜的向內陸走了十來分鍾後,遠處一處村落的影子便映入了眼簾,這會應該還不到吃飯的時候,所以村中並沒有炊煙,而且因為尋找“天潢貴胄”的原因,村中也沒有什麼人。
但光光看這村莊的規模,因為都是平房,平鋪開來聲勢也不小了,想想古代一裏也不過二百來人,這樣兩千多人的村莊實在算是一個很大的聚居地了。
進入村中,早有留守之人飛快的向幾名負有管理責任的老者進行了彙報,所有村中留守的一些人已擠在了村口處。
還沒等朱明有何反應,幾名老者已是快步迎上前來,其中一老者恭謙的問道:“不知貴客從何而來,以前可從未見過啊,該如何稱呼?”
“嗬,我從東方的大明國來,叫我朱明就好。”朱明直截了當的說道。可聽到人群中傳來陣陣低呼。
“不得無禮!”老者轉頭訓斥道,隨後又問道,“那貴客是隻身一人橫跨這浩淼的大洋?”
“這……請恕在下實有難言之隱。”朱明決定玩個虛的,這可真沒法解釋。
老者聽後不再糾纏,卻更加堅定了這些人心中的想法:為何在前天老頭人去世前便會有那驚人的預言,而偏偏剛出來的這年輕人如此神秘,完全符合那一預言。於是所有人心中便更加的敬畏起來。
“大家不要光站著說話了,快把貴客迎入村中。”另一名老者忙站出來打了個圓場,於是一眾人等前呼後擁的把朱明帶入了村中,最先發話的那名王姓老者非得把自己的一間空屋騰出來作為朱明臨時的住所,而其他人你抱來被褥我把碗筷桌凳備齊,很快朱明的新家就一應家什物件俱全了。
多麼熱情淳樸的村民啊!朱明十分感慨,隨後要求一人在村中轉轉。簇擁的眾人也在幾名長老的嗬斥下慢慢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