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考慮,拍賣最終還是開始了,因為地界龐大,所以現在先期隻進行瞻洲大陸西北角一隅的拍賣。
原本已經被牛鑫開挖的礦產自然不算在內了,那已經成為黑水明國重要的經濟來源了。
其他旁邊連綿還有大量沒有來得及進行礦產勘探的大山,這次一同擺了出來進行發賣。
而田地則是沿著新蘭城一路鋪開的,若是廣大買家們又意興,那自然可以多多發賣,若是反應平淡,也許就發賣新蘭城周邊的一些地塊了。
礦產權的發賣雖然熱烈但遠稱不上火爆。隻有那些實力雄厚又自認為海陸通吃的大商家,才會對這能牟取暴利的礦產開采感興趣。
雖然賺錢,但也不是一般人做得的,因而雖然價格一路飆升,但是場麵離火爆還差得遠。
最終除了王氏商會外,澤麗阿的花麵部族也獲得了不少份額。這些遊離在朱明官屬體製外的商會,林喚之家族的林氏商會算是最大的了,但是此次礦產發賣,或許是為了避嫌,林家倒是十分低調。
想來也是,林家在蘇門答臘的勢力依然夠大了,何況之前婆羅洲的煤礦開挖,林家在其中所占也頗多,此時若是再不知死活,海外新興的鐵礦也要來插上一腳,那真是太不知進退了。
經過這幾年技術的發展,黑水明國的工匠已然都明白了要練出好的鋼鐵,一是煤或者碳的質量,二就是這鐵礦石本身的質量了。
林家已經在這優質的煤上前占了一腳,現在這鐵礦一事,實在是不敢插手了。因而也就便宜了其他兩家。
這些還沒有探明礦產儲量地點的大山,在地圖上表了幾個大圈,一共發賣到了一七十萬枚銀幣。
這是一筆巨額收入了,但分攤到每家頭上也不過二三十萬枚銀幣,而在這方麵百裏的山包中,若是發現一兩處大型的富礦,每年全體動員,賺不賺錢先別說,光是掌握了如此重要的軍事物資,不管進退都是大了許多餘地,反正國主若是猜忌,有高個子林家在那頂著呢。
而田地的開發權發賣就要熱鬧的多,隻要是在黑水明國官府中有登記在案的國人,都有進入拍賣場的權限。
而就是因為人數太多,所以最後不得不臨時限製人數,最後成為了一村或者一族派遣幾名代表進入拍賣場競買土地。
現在黑水明國的土地仍然還多,不少島嶼上的荒地還沒有被開發出來,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那些平頭百姓未必知道這句話,但是其中蘊含的意思都懂。
不管什麼時代,買地置業都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才引發了瞻洲大陸上田地的金貴。
發買的土地開發權都不是按照畝來計算的,都是按照頃來計數,一頃地起拍價僅僅隻要三錢銀子,這個價格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沿著新蘭城向外緣擴展,起初的價格都會被炒到五錢六錢,但是彼此都不是特別豪富的人家,那種在拍賣中經常出現的意氣之爭也沒有出現,而隨著距離新蘭城的距離漸遠,價格也慢慢的低了下來,但幾塊地都以三錢銀子的底價成交後,負責此次拍賣的劉世尋也宣布拍賣結束。
田地開發全一共拍得六十餘萬枚銀幣,這樣兩項加起來一共獲得了兩百三十多萬枚銀幣的款項進賬,大大緩解了黑水明國的財政狀況,雖然這是以付出了不少土地使用權作為代價的,但是現在不還是塊荒地在那兒麼,總不能讓辛辛苦苦的國主登基大典都還要省著花錢吧。
於是一切就定下來了,此時距離新年也不過一個月的功夫了,這次勸進時間前前後後斷斷續續的折騰了三個多月,現在總是進入了具體的操辦流程。
不管怎麼說,現在黑水明國連個太廟都沒有,也沒有管理相應一應流程的官員,便從自由學堂的老夫子中挑選了一位德高望重之輩前來操辦這件事情,喜得年過五旬的老夫子激動的手腳直哆嗦,真是何德何能啊。
至於太廟中拜放什麼牌位,朱明便隻得將自己深深懷念的祖父牌位放了上去,而其他的就缺乏可裝點的了。
時間過得很快,雖然期間不少事情也得朱明操心,但是國事已經大定,這登基一事也就是走個過場。
關於宮殿的改造也正在進行,從背後又擴充出去一大塊,議政宮殿也進行了改造,這一下也沒那麼快完成,所以近期的議事隻能該在偏殿進行。
錫蘭那邊傳來的消息,現在的局勢已經大定,別羅裏港口已經大致完成,那些被征用的勞動力已經開始分批釋放,這也讓錫蘭的局勢緩和不少,所以陳三福也將不少戰艦派遣返回了本土。
大臣的議定也逐漸塵埃落定,輔政的功臣王銅、盧米自然是不用說了,那些各地城守也各自有分封,這一次乃是真正的建國稱帝,自然也不能像以前那麼寒酸,連一個縣男也舍不得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