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4)(3 / 3)

“什麼……你是說……”即使見多識廣的李思妍也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埃柳妮和艾西瓦婭對於這個消息卻覺得很平常,她們認為,大陸上的女多男少是造成這種畸形戀情的最基本因素,尤其是那些最出色的女子,如果她們沒有找到滿意的男人……在大陸上,令她們滿意的男人並不是沒有,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或許已經被人捷足先登,或許必須屈居人下,她們又不甘心做別人的小妾或者秘密情人……這種同性相戀的事情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雖然劉鼎對這種解釋覺得有些牽強,但是他並不想討論這件事情,知道結果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劉鼎提醒前線的將軍們務必注意這一點,一旦凱瑟琳和塞絲麗雅投入了真感情,或許兩人真的會拚命的。凱瑟琳軍團雖然已經被削弱,但是瘋了的羊也會咬人,何況還是一隻受了點輕傷的老虎。果然,凱瑟琳軍團發動了幾次小規模的突擊,雖然戰果不大,但是毫無疑問的表達了堅決抵抗到底的決心。

劉鼎對塞絲麗雅充滿了好奇,龍春昊給他調查到了許多關於塞絲麗雅的資料。她似乎不是名門出身,卻有著最優雅的學識和禮儀;她對於阿拉伯帝國從來沒有好感,可是和凱瑟琳卻是真正的相依為命;她的美貌在地中海地區首屈一指,卻從來沒有男人敢打她的主意;她的聰明睿智似乎是與天俱來的,可是她卻願意守著裏昂城默默無聞的過一生。

在泰安二十二年的最炎熱夏天,在八月上旬,孟知祥軍團對裏昂城發動了最猛烈的進攻,在三百多台巨型投石機的協助下,幾千個震天雷狠狠地砸向裏昂城的城牆,激起了層層的波浪。強烈的爆炸,至少使戰場的溫度上升了足足十度。在使用炸藥包炸開城門以後,潮水般的鷹揚軍步兵蜂擁而入,展開激烈殘酷的巷戰。

凱瑟琳軍團花最大力氣的發動了進攻,要幫裏昂城解圍,韋國勇雖然在計略和謀略的運用方麵都不如凱瑟琳嫻熟,可是他有一個好處,就是沉著冷靜,他深深的知道自己隻需要拖住凱瑟琳就足夠了。他看準了這個唯一的目標,采取各種辦法阻撓凱瑟琳,迫使她隻能跟自己糾纏。

果然,一個星期之後,裏昂城的巷戰結束,法蘭克王國最大的城市之一,裏昂城,正式宣布陷落。裏昂城的城主,被法蘭克人稱之為天使的塞絲麗雅小姐,在自己的宮殿裏默然的接受了這個殘忍的結局。但是,來自大漢帝國最高皇帝的指示,卻是將塞絲麗雅放走。誰也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但是命令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於是,塞絲麗雅暫時消失在鷹揚軍的視線中。

泰安二十三年的春天姍姍來遲,看不到春暖花開,戰事就已經重新開啟。

凱瑟琳軍團卷土重來,在得到了增援和補充之後,在其他軍團的配合下,凱瑟琳軍團對韋國勇發動了進攻,企圖奪回裏昂城。孟知祥軍團隨後不久也跟著投入戰鬥,他率領著充足的騎兵部隊奔襲凱瑟琳的側翼,用優勢兵力將對方壓倒。孟知祥看沒有憐香惜玉的意思,完全是將凱瑟琳當做男人看待的。

果然,在戰爭發起的第三天,凱瑟琳軍團就不得不撤退了。可是孟知祥,這個和王彥章一樣熱衷於攻擊的將軍,死死的跟在凱瑟琳軍團的後麵,糾纏不休,利用每個騎兵都配備有三匹戰馬的優勢,他的兩萬輪番的衝擊著凱瑟琳軍團的後衛部隊,將他們碾碎。

凱瑟琳的騎兵隻有兩千人,都是重裝騎兵,若是正麵作戰,孟知祥的輕騎兵,未必能夠衝開對方的防線。但是,孟知祥根本不和凱瑟琳正麵接觸,而是專門利用輕騎兵的速度優勢,利用凶猛的箭鏃,還有暴風雨一樣的三眼銃,專門消耗高盧騎兵的實力。凱瑟琳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隻好黯然落敗。

在歐洲的其他戰線,楊鷺颯率領騎兵迅速西進,後來居上的錢鏐當然不甘示弱。楊鷺颯軍團的軍馬和裝備都是最好的,士兵也是最好的,楊鷺颯軍團的三個軍,除了必要的一萬步兵外,幾乎清一色的騎兵,就連所有的三眼銃槍手都配備了馬匹,攻城武器也都裝在了馬車上。楊鷺颯軍團三天三夜狂奔五千多裏,一口氣越過盧森堡,出現在凱瑟琳軍團的後方,和孟知祥一起,將凱瑟琳包圍起來。

凱瑟琳的奮勇反抗,激起了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對鷹揚軍的同仇敵愾,他們在凱瑟琳的鼓舞下,再次聯合起來,組成了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依然以十字軍命名。隻不過,上次的十字軍,是以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為主體的,而這次的十字軍,卻是以彪悍善戰的日耳曼人為主體。加上來自挪威的北歐海盜,來自波蘭地區的騎兵,這次的十字軍要比上次更加強大。

而且,後十字軍由於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而作戰,所以士氣非常的高昂。尤其是那些來自挪威的北歐海盜,依仗著對北海氣候的熟悉,不斷的衝擊鷹揚軍海軍的戰艦,一度給鷹揚軍海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由於無法有效的封鎖波羅的海,有很多挪威人參加到了後十字軍,壯大了後十字軍的力量。

連戰連捷的鷹揚軍,對於後十字軍的出現,也顯得有些輕敵,他們認為敵人不過是困獸猶鬥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結果,在開戰以後,鷹揚軍連續遭受了數次失敗,損失了上萬人。如夢初醒的鷹揚軍指揮官,才回過神來,明白這支後十字軍不好對付,急忙打醒十二分的精神,全力還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