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6章 炮灰貴妃的兄長34(1 / 2)

離開京城,越往外越透著一股荒涼。

出了城門還能看到許多穿衣襤褸的人徘徊在城門口,大冬天縮在一旁瑟瑟發抖,還有一些人一動不動,也不知是不是凍死了?

一看到有馬車出沒,一群叫花子一擁而上的想要討些賞錢。

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弘宜心中十分的不忍,叫住馬車旁邊跟隨的人,給了些賞錢,在派人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因為他們交不起過路錢,所以不能進城門。

弘宜沉思,過路錢將他們區分,所以這就是城門內繁華,城門外荒涼的原因吧!

畢竟連過路錢都交不起的人,生活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隻是看到這一幕,心裏十分的不得勁。

京城是整個大清最繁華的地方,可連城門外都是這個模樣,那其他地方呢?

一路上弘宜有些憂心忡忡,弘翔倒是有些沒心沒肺,邊欣賞著路途的風景,邊聽葉文洛講述著他們一路來時的場景。

道路上時常能見到其他行人,有押著貨的商人,還有護送著鏢的鏢局,還有其他普通的趕路人,都行色匆匆,不似他們這麼悠閑自在。

一路上,他們在半路安營紮寨的歇過,也住過驛站,住過客棧,也在農戶家借住過……

都讓弘宜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也體會到了百姓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他還聽到過,道路兩旁吆喝的那些東西能賣幾文錢?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又是幾兩?開銷又是幾何?

弘宜從來沒為銀子發過愁,他身為皇上的兒子,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月例,一應吃穿用度全從內務府撥,從來不知道原來普通百姓一家人一年可能都掙不到二兩銀子!

路過鄉野的時候,看著那些老人在路邊侃大山,才知道僅僅是一個豐收年,就能讓他們滿心歡喜。

原來他每個月花銷的一點零頭,都可以買一條人命,都可以夠一家人的開銷。

原來隻要百姓吃得飽飯,世道才會安穩!

怪不得父皇一直要求內務府降低開銷用度,每每有天災降臨,還會以身作則……

原來很多道理,隻有親眼見過,才能切身的體會!

想明白了這一點,弘宜對此次赴蜀有了更深的期待!

葉朗一直注意著弘宜的變化,見他若有所思,總算沒有辜負自己的一片心意。

走了兩個月,終於到達了蜀地。

一路上,弘宜已經對外地都不如京城繁華有所認知了,可是到了蜀地,又打破了他的新認知。

蜀地看起來,居然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比京城看起來更加繁華。

路上行走的女人比男人數量還多,不都說女人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嗎?

難道這就是書上所說的,蜀地是蠻夷之地,沒有經過教化,才會這樣陰陽無序?

說到蠻夷,弘宜又想到這一路走來,似乎從來沒有看見過什麼匪徒,都說西南流寇成群,西北更亂嗎?

怎麼完全和書上說的不一樣?

那一刻,弘宜是真的質疑起來,書上說的,難道就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