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蕊和葉文星兩個也沒有無所事事,其他哥哥姐姐們都有事做,她們兩個也不甘落後。
而且身為女子,她們兩個更能共情女子的遭遇,懷著替哥哥分憂解難的心思,兩人接下了這個差事。
她們發現那些宗族雖然沒有明確要求女子要為亡夫守節,可那些女子還是看不到前途,似乎除了守節,她們也不知道能做什麼。
而弘宜想要她們婚嫁,提高生育,所以兩人想盡了辦法。
剛好此時,從蒙古和親回來的那個瘦弱的公主,知道朝廷頒布了新的婚姻製度,就想改嫁給一直在蒙古護著她的侍衛,知道兩人管這事,特意來求帶她離開蒙古的福蕊。
三人一合計,以此做文章,給這位和親公主舉辦了盛大的婚宴。
這下,那些守寡的人都看到了,皇家公主都可以明目張膽的改嫁,是不是她們也可以?
很快朝廷又頒布了一係列條例。
鼓勵守寡女子改嫁,可攜帶自己的嫁妝,另行婚嫁。
如果不願意出嫁的還可以招婿。
如果女子願意,還可以獨立出來立女戶……
不論夫家,還是娘家,皆不可阻攔,違者,賦稅翻倍,子孫三代不可參考……
似乎這個懲罰拿捏住了所有人,即使再多的人不滿,也不敢頂風作案。
短短兩年,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人口增加了1\/5。
為了降低生育死亡率,從西方學來的醫學技術,加上本土傳承了幾千年的中醫文化,又有專業人員辛苦鑽研,不斷突破,把死亡率硬生生的降了下去,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百姓的平均壽命生生延長了十年。
……
轉眼幾年過去了,弘宜也成為了一位合格的帝王。
除了在親人麵前溫和一些,在朝堂之上,以雷厲風行的手段震懾了所有人。
日子久了,大家都看出來了,新皇是個有能力的人,而葉朗也沒有留戀權勢,一直支持新皇改革,是新皇改革最有力的後盾。
他們最想看到的兩虎相鬥的畫麵沒有出現,大清在新皇的帶領下愈加輝煌,也不敢再生出什麼其他的心思來,恪守本分的做好分內之事。
畢竟科舉選拔製度愈加完善,各種有才之士紛紛被發掘,他們如果被擼了下去,自然會有無數的人蜂擁而上,沒人會替他們可惜。
而胤慎留下來的人,不是被清算就是叛變了,畢竟新皇如此優秀,他們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還不如老老實實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新皇也不會虧待了他們!
……
朝堂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不斷發展,工業不斷改革進步,大清漸漸成了超級大國,即使是關在冷宮中的胤慎也知道朝中發生的巨大變化。
胤慎知道大清變成這樣的原因,回想起前世在弘曆手中的大清,在對比如今弘宜手中的大清,不就是因為政治製度不同嗎?
一個選擇閉關鎖國,固步自封:一個選擇敞開大門,接受新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