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補能的爭論(2 / 2)

葉淩風對老唐的發言很滿意,因為他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經曆去搞研發,項目成功的概率高低先不說,最重要的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幫助老唐打造團隊,提升管理能力,提供持續的創造力,這甚至比初具雛形的創業團隊要辛苦的多。如今,葉淩風的投入顯然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但是葉淩風一直找各種機會讓企業內部保持活躍的競爭,這一次他則打起了總工程師老唐和副總經理陳天楊的主意。

陳天楊,36歲,中國山東人,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碩士,在華爾街某世界排名前三的投行賣命4年,功名漸成,和Peter是好友,在Peter的盛情邀請下, 回國加入了葉氏汽車。人事郵件裏,陳天楊的個人簡曆字數並不多,但是含量確是百分百的千金足。以他的這份簡曆,足以在華爾街任何一棟大樓裏過上資本主義優越腐朽的上流生活,至於為什麼要駕著五彩祥雲空降到葉氏汽車,或許唯一靠譜的解釋就是Peter曾經對他說過的:“陳天楊的初戀女友回國了,陳天楊是個徹頭徹尾的情種。”當然還由一個不靠譜的解釋,就是他這麼多年在國外工作的不痛快,故而懷念中國鄉土,找到機會投向了祖國目前的懷抱.....

陳天楊一邊慢慢地品嚐著牛排,一邊慢悠悠的說道:“我覺得當下可以采用一種新的補能方式,那便是換電,對,就是像加油站一樣建造換電站,給車換電。”說完,他的雙眼射出了冰刀一樣的光芒,沒有理會旁人困惑的眼神,轉身麵向葉淩風。

“葉總,我是這樣設想的,從用戶體驗來看,換電讓用戶省時省心省錢,比加油更方便,用戶在換電站內不用下車,一鍵換電,是一種高度智能的全自動體驗。我們從N2開始,統一底盤結構,以後葉氏的汽車都能到換電站換電。我們通過集中性充電站的大量電池集中存儲、充電、統一配送,將換電站集電池的應用、物流調配、以及換電服務融為一體。相比充電,換電的效率更高,大約需要5分鍾,不必長時間等待,而且我實際調研了一下,一座換電站僅僅4個車位的麵積,每日可最高提供超幾百次的換電服務,相比在停車位安裝充電樁的土體使用率更高。”

陳天揚說完,嘴角閃過了一絲得意,隨後看向了老唐,等待著老唐的問詢。

葉淩風倒是對陳天楊的這個新奇的想法很感興趣,但是他依然沒有表現的很積極,隻是示意大家繼續討論下去。

這時舒緩的舞曲在大廳響起,音樂時間開始了。但是會議室裏一片沉默,氣氛凝重的像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葉淩風拍了拍老唐和陳天楊的肩膀,示意大家不要緊張。

“咱們先欣賞一會音樂,過半小時接著討論。”

葉淩風的語速很平緩,保持著理性和克製,但越是這樣越讓人覺得這是一句鋪墊,一定還要轉折的話語會洶湧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