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沐導來了靈感,拉著越燼要去他租的院子裏走戲,社畜二人組本著先熟悉一下劇組的想法背著背包就跟著沐導穿梭在人生地不熟的H市中。
唐霜和沐導的徒弟跟在後麵走,看著前麵沐導一邊說一邊走,在傍晚金黃的陽光下隱隱有唾沫噴出。
沐導在那裏自我投入,越燼被他所說的內容吸引,但是又忌憚沐導嘴裏的化學武器。
前麵熱火朝天,沐導的徒弟也按捺不住了先開口,“你應該知道了,我叫王德林,從小跟著師傅長大的,妹子,你這麼年輕就當經紀人了啊?!”
唐霜嘴角一彎,沐導把這個徒弟當兒子看的,嘴裏“德林”就沒停過,上輩子王德林發展的也挺好的拍小成本電視劇拍的有滋有味的,雖然都沒大火,但是盈利了,也算是商業化較為成功的導演,在業內看來輸出很穩,不缺戲拍。
“正是年輕才想拚一拚,經紀人別人當得,咱也跟著學,德林哥,你現在跟著沐導學習什麼呢?”
聽到這個問題,王德林認真想了想:“現在我在做統籌,師傅說不管做什麼,先把統籌做好,等統籌做好了,其他工作才能放心做,有時候我也會幫師傅分場次做劇本。”
和朱導夫妻的琴瑟和鳴不一樣,沐導每次都要先把劇本在手上過一遍才放心,並且非常愛改劇本。
據說演員看完劇本進組後就發現幾乎每天都有扉頁,殺青後完全不知道拍出了什麼效果,但是播出後結果還很好。
主要是有心有靈犀的合作夥伴,無論是編劇還是剪輯都是沐導從年輕的時候就搭夥磨練出來的,非常能適應沐導一會一個想法,可能天才就是這樣惺惺相惜的吧。
沐導作為一個導演,文學功底和節奏都很強,即使這樣在編劇界,沐導名聲還是不好,上輩子拍《木棉》就因為改劇本這事,被劇裏配角鑽空子,借助輿論讓沐導吃過一個不大不小的虧。不過《木棉》作為沐導成名後的大作確實不負眾望,那個配角在廣大的觀眾麵前也隻能靠沐導黑子活躍一陣罷了。
現在的沐導還處於“風雨飄搖中”,資金短缺勉強支撐,誰能想到未來他還有被眾多演員爭取進組的盛景呢!想起這事唐霜就有些感慨,沐導一手打造的班底真令人口水直流。
上輩子沐導沒有公司的時候勤勤懇懇的拉投資,被人賽演員,化腐朽為神奇,後來成了劇圈大導,決定開製作公司,直接招商讓投資商主動投資。前期發展不錯,劇也回報頗多。
奈何一個公司是不能指望一個導演啊,得多方麵發展再加上沐導不善經營,被人坑騙,公司瀕臨破產,大劇都開不起來。靠沐導給其他製作公司拍劇掙錢維持自己公司。
唐霜看著前麵走得飛快,生怕自己看中的男主角跑了的沐導,心中逐漸火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咱公司缺的就是人才啊!
21世紀什麼最貴? 人才!
要是真能把沐導拉過來那真是秦始皇摸電線杆——贏麻了!
再說沐導最大的願望就是有源源不斷的投資,自己做甩手掌櫃,隻拍自己喜歡的戲,奈何上輩子,其他公司都想讓他拍偶像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