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0章 黃巾秘聞(1 / 2)

除掉張燕?聽得張寧的話,典韋也是不由得一愣,他雖然早就知道張寧與張燕不合,但卻不知道張寧竟然也想要殺掉張燕!當即典韋一臉驚訝地看著張寧,忍不住問道:“張姑娘,那張燕不也是你們太平道的人嗎?為何,為何你也要除掉張燕?”

這個問題,如果是換在之前,張寧根本就不可能回答,或許是之前典韋的舉動,讓張寧對典韋多出了一些信任吧,所以張寧在猶豫了片刻之後,還是回答了典韋的疑問。而從張寧的口中,典韋終於知道了當年黃巾之亂的一些幕後真相。

傳聞中,張寧的父親張角,隻是一名落第秀才,而根據張寧所說,張角年輕的時候,的確是一名讀書人。不過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放棄官場上的追求,轉而去追求那傳說中飄渺無蹤的仙家道術,而張角最終所選擇拜師的地方,正是那琅琊山上琅琊宮!

張角當年為了追求仙道,可以說是拋妻棄子,而張寧當年還未出生,對當年的事情了解得也不多,隻能是母親那裏得知,張角在琅琊山學藝足足七年才回家。回家之後,張角就立刻聯合了自己兩位務農的弟弟,組建了太平道,準確來說,應該是太平道的分部,而張寧也是在這段時間出生的。成立了太平道之後,張角三兄弟就為了傳教而天南地北地到處奔波,而一直到張寧五歲那年,張角終於發動了黃巾之亂!

黃巾之亂的發生,對於年僅五歲的張寧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但張寧卻是能夠清楚地記得,當年在那些信徒麵前威風八麵的父親,背地裏卻又不得不對另一群道士卑躬屈膝。一直到最後黃巾之亂臨近失敗的時候,張寧親眼見到自己的父親,死於那群道士的圍攻之下!

當典韋聽到這裏,頓時就是驚得快要跳起腳來,無論是以前看的曆史書,還是來到這個年代之後聽到的傳聞,關於張角之死,早就有了定論,那就是死於疾病!可到了張寧的口中,張角竟然是被人給謀殺的,而且殺他的人,還是一群道士!這讓典韋一時間如何能夠接受得了?想到這裏,典韋就是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對張寧問道:“張姑娘!你真的能夠確定,張,大賢良師是被一群道士給殺死的?”

“我親眼所見!豈會有錯?”本來聽得典韋的質疑,張寧立馬就是立起一雙杏目,怒喝一聲,不過在看到典韋那一臉的驚愕之後,張寧的臉色又是緩和了下來,深吸了口氣,恢複常色,說道:“當日我就藏在父親書房的房頂上,親眼看到父親與那幾名道士爭論,最後其中一名道士突然出手,擊傷了父親,然後幾人圍攻!父親受傷在前,寡不敵眾,最終,最終慘死在那幾名賊道人的劍下!”

說著說著,張寧也是回憶起當年的畫麵,那雙眼睛立馬就是濕潤了,流出了幾滴晶瑩。典韋這輩子最看不得的,就是女人哭了,眼看著張寧哭了起來,典韋立馬就是有種手足無措的感覺,連忙是勸說道:“那,那個,那個,張姑娘,你,你不要哭嘛!這個,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了,哎,這個……”

典韋一心想要勸慰張寧,奈何他這口才,要是兩陣交鋒時開罵還不錯,可說到哄女孩子,就一點作用也沒有了。可說來也奇怪,典韋這結結巴巴的話一說出口,那張寧的哭聲竟然還就真的停了下來,用手背親親揉了揉眼睛,看著典韋那不知道如何是好的表情,轉眼又是笑了幾聲。這女人又哭又笑的模樣,倒是讓典韋越發糊塗了,隻能是老老實實閉上嘴,而張寧也發覺自己剛剛實在是有些失態,立馬又是恢複了平時的冷漠,繼續說道:“父親死後,我便在父親的親衛護送下前往二叔那裏,隻不過,還未等我抵達二叔所在,就傳來二叔、三叔接連敗亡的消息。無奈之下,我也隻能是與那些親衛四處漂泊,同時打探父親遇害的真相。終於,在前幾年的時候,我們找到了一名當年父親身邊的道人,虧得他一直對父親都是忠心耿耿,將他所知道的情報告訴了我,我這才明白了整件事的真相!”

張寧說到這裏,典韋突然想起當日在鄴城碰到的那幾名道人,心裏立馬就是明白了,那名被眾人圍攻的劉姓道人,這麼看來,那人就應該是張寧口中的那個道人吧!說起來,那劉姓道人最後還是被典韋給逼死的,典韋立馬就有種做賊心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