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上元節(2 / 2)

拿著三份嫁妝單子,看著滿院子的嫁妝,曉曉感覺頭疼。就算自己是財迷,可是這東西也太多了。

做庫房的西屋兩大間,早就裝滿了,東屋次臥裏也裝的差不多了,東廂房裏這回也塞滿了,還好曉曉先把裝珠寶首飾的箱子,都讓人放進臥室,等沒外人的時候,都準備弄進空間。

哎媽!東西多了也愁的慌,沒地兒放。

終於送走了兩府的管家,也依照祖父和外公的意思,把自家產的糧食,都給裝滿車帶回去。

二老表示,吃過了曉曉這裏的飯食,在吃別的米飯,就覺得味同嚼蠟。這麽點兒的小要求,曉曉還是能滿足的。

轉眼就到正月十五“上元節”吃過早飯,曉曉就帶著嬤嬤和丫環們開始包湯圓。

北方人正月十五都喜歡吃“元宵”,可是元宵真的弄不好,不如包湯圓省事。

餡料就準備了好幾種,棗泥,豆沙,芝麻花生碎和葡萄幹兒,糯米麵和好了,就要開始包湯圓。

今個兒最興奮的是三個包子,幹娘今個兒可是答應了,讓他們包湯圓的。

一個個早早的穿上小圍嘴兒,洗幹淨小胖爪,坐在炕桌邊等著。李寄來了也覺得自己可以幫忙,於是就坐在炕上和三個包子一起幫著包湯圓。

等曉曉忙裏偷閑,看了一眼炕上那幾位。

我去,你們確信你家湯圓長成這樣?

小三寶的湯圓,就是一個扁片片,二寶這是從小勵誌要當賭神唄!包出來就是個骰子,上麵還紮了好幾個眼兒。兩隻小眼睛還左右踅摸,這是要出老千?

還是我們大寶靠譜,這湯圓揉的雖然不是很圓,但是多少也有點兒那麽個意思。等等,你們家湯圓,有眼睛有眉毛呀?

好嘛,在看看李寄,不愧是皇子,這家雀兒捏的,上個色都能當真的了。

看著一炕桌的新鮮湯圓,曉曉想,這還能叫湯圓嗎?可是這有皮有餡兒的,還真的不知道叫啥?

看著四張笑臉,曉曉也隻能再添一張笑臉,可是這笑的,怎就有點無可奈何!

湯圓包好了,炕上那四位還意猶為盡。小三寶還一個勁兒的問,啥時候還包?等在幹娘那得到明確的答覆“明年今天。”

就樂顛顛的問李寄,“明年今天,還有多久?”等李寄告訴她,還得長一歲的時候,噘個小嘴兒,不開心了。

湯圓包好了,曉曉讓人給宋家送去一些,再把二姨娘倆請來,一大家子坐一起,吃著火鍋,吃著湯圓。

白生生的湯圓,甜糯糯的口感,三個包子最喜歡吃。曉曉可不允許他們多吃,這個不好消化。

天漸漸的暗了下來,前後院都掌燈,回廊兩邊的大紅燈籠也亮了起來。

兩個人領著三個包子,在院子裏散步。看著已經躍上樹梢的圓月,忽然想起那首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可是,我不就是那個見到了古時月的人嗎?

謝謝大家的推薦票!謝謝飯前開胃湯的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