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將117:在接見宣平城中一幹鄉紳時,孫邦良再次重申紅軍的紀律,分田地,打土豪這是基本政策,但這不是不是搞平均主義,隻要是公平買賣的商人,除了上繳重稅之外,是可以被免除批鬥打擊的。108尒說Www.BOOk108。coM更噺
同理一村的地主,隻要平時善待百姓,災年接濟百姓,豐年合理收取佃租的,也可以免除被專政,但在上交糧食賦稅之後,則必須把多餘的田地分給當地的貧農,使當地村民家家有田可種。
孫邦良是不主張搞平均主義的,因為這個社會,本來就有勤奮和懶惰兩種人的,你總不能因為勤奮的人多種了幾畝地,多收取了幾分糧食,就劃分為富農吧?
相反賴人少種幾畝地,處於饑餓狀態,反而劃為貧農而受到接濟,並扶持獎勵,這豈不是鼓勵勤勞人變成賴人,賴人更加墮落下去?
上半年在閩北軍分區,閩北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彭祜,與特委書記曾洪易,就是這樣不分青紅皂白,不辨事實真相,隻論家庭家庭一年的收入劃分階級,至於與搞的大部分原本分到田地的貧農,剛有了點盼頭,卻因為階級問題,而嚇得硬是把一塊肥田,鍾成了瘦田。
相反一些地痞**,不務正業的賴漢,卻劃分成了大力扶持接濟的貧農,以至於搞得各地烏煙瘴氣不說,還嚴重的影響了農運運動以及糧食收成,更重要的是大失民心。
閩北的接連失敗,雖然有軍事決策上的失誤,但同樣跟地方土地改革運動的錯誤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孫邦良總結出一個道理,那就是隻要給百姓一塊屬於自己的地,他們就會安分守己,任勞任怨支持你,哪怕你如何的壓榨剝削,隻要他們依舊能夠不餓死,他們都會忍氣吞聲隱忍下去。
這也是華夏老百姓的可敬之處,所以作為一方的統治者,孫邦良認為這樣最低要求的百姓都不能善待,你還有什麼資格坐在這個位置上,屍位素餐的霸占著呢?
偌大的禮堂內,全城為首代表的三十二名鄉紳,在聽完孫邦良做出的承諾與紅軍的主張時,大部分人還是表現出欣慰的態度的。
雖然有少部分鄉紳,認為賦稅收取過重,但在看看禮堂四周荷槍實彈的警衛後,自然也就識趣的閉上了嘴巴。
“諸位,我軍的主張也就這些了,勞煩諸位回去之後,盡快把該上繳的糧食賦稅如實上繳上來,倘若有故意隱瞞家底和收入的,一經查實,絕不姑息。”剛才還文質彬彬的孫邦良,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雖說依舊是輕描淡寫,但任誰都感受到了那股凜冽的殺氣。
“請長官放心,我等這就回去安排,一定照準上繳。”代表的商會會長,忙鞠躬點頭應道。
“如此就感謝諸位的配合了,今日孫某事務繁多,就不留諸位吃飯,改日我再擺酒宴請諸位,以表謝意。”微微一笑的孫邦良,當即作揖表達了送客之意。
三天之後,孫邦良的桌案上,就收到了後勤部統計的收入,糧食大米總計七萬斤,銀圓卷和銀洋兩萬塊,另外還有一批棉被鞋服。
雖然不算多,但對於這麼一個小城池來說,有這麼一筆可觀的收入,已經算的上豐厚了,尤其是對於此刻缺衣少糧的七軍團來說,這筆物資的籌備,完全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七萬斤糧食省著點吃,三千多人馬也能吃上大半個月,加上那兩萬銀圓卷,隻要找到門路,也可以購買一批糧食。
棉被軍服這些小物件,看似沒什麼作用,但實際對於眼下的紅七軍團來說,也是一樣不可缺少的急需物品,如今即將進冬季,戰士們身上很多都穿著單衣,一旦入冬,就可以想象光寒冬的氣候,就會要了不少戰士的命。
紅軍在宣平的秋毫無犯,以及惠民的政策,也引得當地佘族百姓的信任和愛戴,這不短短幾天,已經有近五百青年男女自願加入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