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理學的角度講,女性是弱小的,而一種進步的思想是充滿力量的,當二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女性變得有力量了,當這種力量由個人擴展到群體,就會成為一股促進社會進步和民族發展的洪流。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節約意識有必要也有可能成為這樣一種強大的進步力量。一方麵由於節約意識本身的合理性,另一方麵由於女性群體在社會生活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
一、女性群體意識與節約理念
群體意識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有深刻的政治學和社會學意義,女性群體意識為女性這一特殊群體實現話語權和行為權提供了思想保證。讓女性個體固有的優良品德擴展為群體意識,並上升為社會文化和民族精神就是群體化過程的意義所在。
1.女性群體意識
馬克思主義認為群體意識是相對於個體意識的一種社會意識,是人類群體的社會地位、社會經曆及其共同利益和與整個社會生活的關係在該群體成員頭腦中的反映。女性群體意識主要是指女性團結協作與整體發展的意識,強調每個女性個體的整體存在價值。
對於社會兩性,女性群體意識相對於男性群體意識而言,其區別不隻有生物學意義,而且有其社會學含義。盡管人類產生意識的生物學機理不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意識的形成同時受到其他生理因素的影響,基於生理基礎的不同,女性與男性的群體意識會在意識的著眼點、思想的方式和意識形成後的作用範圍等方麵有很大差異。相對於男性群體意識的理性、宏觀指向和粗線條,女性則更多從細節處出發,運用感性的思想方式形成有深厚底蘊和廣泛適用性的群體意識。從女性群體內部來看,除了有女性群體意識的共性之外,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社會階層女性又有與亞群體相契合的意識特征。這種特性打上了更多的社會的印記,地域的、行業的、不同收入水平的亞群體意識使女性群體意識外延廣闊,內涵豐富,從而具有不容忽視的社會影響力。
2.節約理念與女性群體意識的關係
節約理念是女性群體意識的必要組成部分,後者為前者的產生與養成提供營養和土壤,前者讓後者的內涵更加深刻而完美。群體意識要求女性必須樹立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相統一的節約理念,基於個人修為的先進思維在群體意識化的引導下,思想主體從個體走向群體,思考對象由狹隘的生活資料等擴展到一切社會資源,影響範圍也由小家庭擴大到社會的每個單元,延伸到社會的多個層麵。女性節約理念的群體意識化,提升了女性節約理念的境界,體現了新時期女性節約理念的新特征。
節約理念的豐富內涵同樣在女性群體意識中強化了女性應承擔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倫理責任,深化了女性群體意識的內涵。從表麵意義來理解,女性群體意識的產生首先是起源於對這一特殊群體話語權的維護和強化。自從人類曆史跨過漫長的母係社會以來,女性這一群體在各個曆史發展階段都處於弱勢地位,從家庭這一社會最小的單元開始,每個單獨的女性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經濟生活、政治謀劃等的機會和力量都受到多種因素的製約,女性群體意識正是基於對這種製約的反抗而產生的潛在渴望的聚合。在此意識引導下,女性群體的維權組織以及參與社會經濟政治等活動的機構都應運而生,可見,女性群體意識的表層意義就在於提升女性的話語權。然而,如果女性群體意識的意義僅在於這一特殊群體的根本利益,它的發展前景就是有限的。節約理念的群體意識化強調了女性群體對整個人類種群發展的責任意識,從經濟運行層麵入手,擴展到社會生活的不同方麵和不同發展階段,並關照了人們的倫理修養,由外及裏,由淺入深,豐富了女性群體意識的內容,賦予了它不竭的發展動力。
二、群體化女性節約意識的基本特點
女性節約意識由個人意識上升為群體意識,成為社會上層建築中的一部分,作為社會意識,它具有曆史性和客觀性,同時作為一個自成係統的體係,它還具有係統的主要特性。隻有把握其基本特點,才能客觀地、全麵地認識群體化的女性節約意識。
1.曆史必然性
女性節約意識成為中華婦女群體特質的重要表征,是具有曆史必然性的。幾千年以來占據中華文化主導地位的儒學是其存在和發展的思想基礎,而幾千年以來的封建社會製度成為造成這種曆史必然性的製度根基。
《論語》是儒學開山之祖和思想精華之作,整部《論語》中,從各個角度切入來強調節儉的章節至少有15處。孔子針對當時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出要“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在回答“禮”的本質時,孔子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其貧富理念也認為:“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寧固”,認為當需要犧牲道德準則來得到物質利益時,一定要堅守道德,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與安寧。這是樹立節儉生存理念的思想基礎,要求每個人有良好的個人修養,達到“恭、儉、讓”的境界。可見儒家思想十分倡導節儉理念,同時作為封建社會以來長期的社會主流文化,它所支撐的女性地位又是被動和受製的,無論從客觀上文化的強製滲透性以及君權、夫權等的製度壓迫,還是從主觀上對主流意識的膜拜與追求,都使“溫、良、恭、儉、讓”成為中國女性群體意識的主要指向。盡管一味強調此類道德標準,或可成為壓抑女性個性自由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否認的是,節約這一優良品性作為中華女性群體特質的重要表征,其上升為傳統中國社會的優秀品質,是值得所有女性引以為傲的,而且其曆史價值和現實價值乃至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價值都是顯著和值得期待的。
女性節約意識群體化的曆史途徑基本有三種,一是普通勞動婦女以其節儉的生活方式帶動和養成民間的節約風尚,這種節約意識的群體化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但是其根基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刻性。二是在經濟交往中女性富而不奢的節約意識,晉商發展中的女性就是有代表性的一個群體,在晉商墓誌中“勤儉慈惠,仰事俯畜,恪盡婦道”之類言詞,幾為共有,成為晉商之富的內部動力,也成為有產階層崇尚節約之楷模。三是在政治領域手握重權、地位至尊的女性,比如唐朝時的長孫皇後就是一個注重節約的人,在位時服飾用品都是皇後所必需的,從不提個人的要求,死後按其意願薄葬,唐太宗為其刻銘文“皇後節儉,遺言薄葬,……朕之本誌,亦複如此。……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由於封建意識中對等級製度的重視,權重位高的女性所具有的美德會對群體意識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
2.科學合理性
當節約隻是作為一種個人理念時,因其對個人、家庭和小團體的影響是進步的,我們就不能否認它的科學性,然而當一種個人思想從一個個體的頭腦中進入一個群體,從而影響這個群體,並且通過群體影響到全社會時,這種合理意識就升華為一種進步的文化和先進的民族精神。由於節約意識本身符合自然、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因此意識群體化放大了其合理成分,更加充分地展示其科學合理性。節約意識的群體化使女性從節約生活用品到有計劃地使用生產資料,從為了節省生活開支到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從自身節約到影響他人習慣,使節約理念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乃至生態價值在人類社會發展中都得到充分體現。
3.主觀能動性
群體意識化的節約理念,具有社會意識的自覺能動性,它雖然決定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經濟基礎建設狀況,但是當其作為群體意識與經濟基礎不相平衡時,一方麵進行自調整以適應相對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相對進步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麵還具備調節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能力,改善生產關係現狀,並通過對經濟基礎的調整,使上層建築中不合理的部分得到改善。
當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時,新的節約理念就不能隻是停留在小團體發展的視野中,也不應該隻是從減少損耗,減少使用量出發,而應在強調發展的同時突出生態環境意識和社會整體意識,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以適應進步的經濟基礎;但是當生產力發展水平較為低下時,作為社會群體意識的節約理念就會自覺地改造人們的思想觀念,通過節約生產成本,降低人口出生率,減少生活消費等渠道調整經濟基礎,為社會協調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4.群體關聯性
群體意識化的節約理念具有整體性,整個女性群體的思想主流決定著內部個體的理念和認識,每個女性個體的優秀理念都是群體意識的奉獻者,一些不合潮流的貪圖享樂、浪費成性的不良風氣不能改變整體意識流向,隻會被改造或被拋棄。
類似於恩格斯的關於社會曆史發展客觀性的“合力論”,群體意識化的節約理念就是女性節約意識的一個合力。每位女性的優秀品德都成為這一合力的分力,從不同角度為合力的形成貢獻大小不等的分力,每一個單獨的力量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它們以新的形式彙到一處時,產生的合力就遠遠大於了每個分支力量的總和,因為這個合力已經不隻是節約物的總和了,在精神層麵的創造力才是真正無法估價的。同時,在形成合力的過程中,不排除一些不和諧因素,貪圖享樂的拜物主義是一股逆流,它與合力的形成方向不同,成為節約理念群體意識化的阻礙因素,但是群體關聯性的整體力量是主流,是宏大的,這些反向的阻力有的被改造、被消減,有的被拋棄、被唾棄,從反麵強化了作為整體的節約理念的社會影響力。
三、女性節約意識群體化的當代價值
女性在宏觀社會中主要扮演三種角色,一是作為經濟、政治的直接參與者;二是作為各種產品的消費主體;三是作為家庭文化核心的軸心。在這三個不同的舞台上,女性節約意識的群體化體現出不容忽視的現實價值。
1.女性節約意識群體化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的價值
活躍在經濟領域的女性群體,有直接工作在生產一線的體力勞動者,也有相當一批高技能人才處在企業或行業的關鍵部門和崗位。前者將群體化的節約意識直接體現在生產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帶動其他生產操作者提高生產資料利用率和生產廢棄物的再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後者因其所處重要地位,可以將節約意識的價值體現得更加充分,一是女性科技人員通過技術創新,發現新材料和發明新工藝,改造現有生產流程,用更高效的方法和手段使生產實現減耗增效。群體化的節約意識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所指引的科技創新,可以使生產過程的終點變為再生產的起點,使生產資料的流動方式由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線型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再利用”的循環模式。二是女性參與經濟領域的管理活動時,一方麵通過企業節能措施的製訂和實施體現節約理念,還可以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用最小的投入換來最合理的回報,以此實現節約理念的經濟價值。
女性群體在政治生活領域可以發揮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加人性化和更加平和的政治理念是女性政治參與者的優勢所在。在宏觀政策層麵,群體化的節約意識有助於節約型政府的建設,小到一張打印紙,大到公車消費、宴請消費,節約型政府的建設任重道遠,作為廣大民眾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先行者和示範者,其意義非同一般。從中觀層麵看,一些女性社會團體作用的強化,為群體化節約意識的價值體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比如各級婦聯,這是唯一的專門的女性自治組織,在這個組織的內部通過有計劃的活動,節約意識可以得到較為係統的認同和落實。從微觀操作層麵來看,作為節約意識群體的每一位女性,當她們在各自的政治崗位上時,來自女性群體節約意識的力量,又通過這一個個個體,通過她們各自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發送到更多的群體中,讓節約意識在更多領域通過群體化體現其價值。
2.女性作為消費群體時節約意識的價值
據國家統計局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全國人口中,男性為67309萬人,占總人口的51。53%;女性為63319萬人,占總人口的48。47%。其中女性消費者有61228萬人,占總人口的48。3%,在消費活動中有較大影響的是中青年婦女,即20~50歲這一年齡段的女性,約占人口總數的21%。女性消費者不僅數量大,而且在購買活動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她們不僅對自己所需的消費品進行購買決策,在家庭中,她們承擔了母親、女兒、妻子、主婦等多種角色,因此,也是絕大多數兒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購買者。因此,當女性作為消費者時,節約意識的群體化就有了廣泛的社會意義。
在市場經濟中,消費決定生產。盲目攀比的消費會造成生產領域的盲目性,不僅消費品過剩、閑置會產生極大的浪費,而且由此帶來的生產資料的浪費,並追溯至資源能源的過度開采、利用,對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危害極其巨大。女性消費群體可以通過節約理念的落實對這種不良的社會發展狀態進行糾偏。從曆史傳統來看,中國女性的消費觀還是以量入為出為主流的,當女性節約意識群體化進入現實消費領域的時候,社會價值會在各個層麵得到顯現。最直接的就是對社會消費風潮的影響,按需購物將取代羨富消費,人們的消費將趨於節儉和理性;再一個層次就是對生產企業和行業的影響,由於沒有過度消費的刺激,企業生產也擺脫了市場過熱的困擾,不會出現行業過度發展的情況,也就避免了極度膨脹帶來的企業極差的抗風險能力,使得企業或行業可以平穩有序地發展;更高層次就是對資源能源的保護,當人們不再將消費和消耗作為生活重心,而隻是作為生存需要時,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水、電、氣、土地等資源和能源量將大幅度下降,寅吃卯糧的現象就會消失,當代人的生態環境也會得到極大改善,當代人與後代人之間就能實現資源公平和環境正義;從政治學層麵上,女性消費群體的節約意識還有助於形成廉潔自律的執政環境。一方麵,普通女性節儉消費觀剔除了她們自身或其配偶為錢謀權而行賄的一個可能因素。另一方麵,女性幹部或領導幹部的女性家屬也消減了在物欲刺激下而收受賄賂的可能性,從而對廉政建設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