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夜深還過女牆來
王明明說的清涼山是文人墨客必來之地。他們看這裏山高岩陡江水擊崖,景色迷人。多來這裏吟詩作畫。
在軍事家的眼裏這裏是阻擊敵軍的天然屏障。於是在山上建起城堡,敵軍有百萬雄兵也難以攻克。
吳大帝孫權在那裏建起江防要塞,起名石頭城。
爬上清涼山山頂,極目遠眺,更是心曠神怡。西麵長江東麵鍾山曆曆在目。薩都刺的百字令‘登石頭城’做了詳細的描寫: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
清涼山的山門麵南而建,它是牌坊式三拱門,中門上有“清涼山”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掃葉樓主龔賢所書。
人們對山門的理解通常是三門,它象征佛教三種解脫法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清涼寺在公元八百八十四年建在山門裏麵,當時起名興教寺。明朝時改稱清涼寺。又稱:石頭清涼大道場,清涼陟寺。
清涼寺坐北朝南三麵青山。景色迷人。是金陵四十八景之首。清涼寺的名氣還在於它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發源地。
每天到清涼寺燒香拜佛的人流不絕,山上山下人滿為患最新章節無上仙魔。因此清涼寺是旅遊愛好者必遊的地方。
婆婆和從人正聽得入神,王明明微笑的臉突然一沉,她望著地麵略有所思的說:“曾經繁華的清涼寺如今變得荒涼了。
“從清涼山的山門到漢西門一遍荒蕪淒涼的景象。路上蒿草叢生,路邊胡亂生長的雜樹遮住了陽光。
“林中的鳥兒單調又淒厲的叫喚。草叢裏陳舊的茅草房東倒西歪。拾荒的男女穿著破舊的衣服在茅草房前傻呆呆的站著。
“如果用劉禹錫的詩《石頭城》來形容今天的清涼寺再恰當不過。
詩中寫到:‘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麵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清涼山的後山上到處是被雨水衝塌的無主墳地。看見那些腐朽的棺材板,還有白骨和骷髏頭,大白天的也不敢走人。”
婆婆說:“是啊,自清朝末年至今戰爭不斷,天災**橫生,百姓在饑寒交迫中掙紮,哪裏有錢燒香拜佛。
“小三講的真好,真看不出來你有這麼大的學問,你們可不能小看了小三啊。好,你繼續講。”
王明明說:“初中的時候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去清涼寺春遊,我們參觀了清涼寺,爬了清涼山,看了駐馬坡,玩了清涼門和鬼臉城。
“春遊回來老師要求寫作文,我的作文得了九十五分,所以我記得很熟。”
婆婆說:“小三還是個秀才呢。”
王明明說:“謝謝婆婆誇獎。我一直都想在冬季到石頭城看雪,古人曰石城霽雪,指的是石頭城上看雪景。
“我認為那裏的雪景一定非常美麗非常壯觀非常奇特。可惜我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
婆婆哈哈一笑,她手一揮說:你不用愁,今年冬天我帶著你們一起去。大家一起去看雪景,去體會一下石城霽雪。
“今天就到這兒吧,都散了吧。”
王明明本以為老婆婆要狠狠地訓話的,沒想到婆婆很講道理很有風趣。王明明對她的敵意消退了。
請安以後二姐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大姐說:“三妹,我帶你去見下人。他們在等著呢。”
王明明想,怎麼了,進門的第一天就去拋頭露麵不好吧,她想不去,又覺得不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