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節唐將軍挺身而出(1 / 2)

一:唐將軍挺身而出

參加南京保衛戰會議的高級將領對德**事顧問的意見十分讚賞。他們更有了南京不戰的依據。

他們不同意保衛南京的理由有一大堆。說到底就是不戰而退,放棄南京。

七七事變以後大本營準備調動上百個師在華北與日軍會戰,這一決策遭到這些年輕的高級將領的反對。

他們認為仗打贏了好辦,一旦打敗了,日軍沿著京廣鐵路南下把中國分成東西兩部分,中國的抗戰會更加艱難。

他們主張把日軍吸引到長江三角洲。那裏是中國最富有的地方,在那裏搞會戰。徹底打掉日軍的氣焰。現在他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

上海淪陷,首都南京正吸引著日軍西進。他們不但沒有組織在這一地區的會戰,連撤退的部隊有的互相之間也失去了聯係。

不保衛南京。軍隊直接從南京向後撤退,中**隊要退到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才能止步。

國土一天天的淪喪,連中國的首都也不要了,南京人不理解,因為南京這一仗不打,軍隊渡江而去,那就是逃跑。

摩拳擦掌同仇敵愾的國人更不理解。首都一槍不放拱手讓給日本軍隊,那是莫大的恥辱。對國人的抗戰精神是沉重的打擊。

中山陵官邸狹長的會議室裏,一次又一次討論南京保衛戰,高級將領們的悲觀情緒越來越濃。

淞滬會戰以前他們的戰鬥激情很高,淞滬會戰開始以後他們鬥誌昂揚最新章節千秋萬世。他們把日軍堵在外麵三個月之久。

淞滬會戰戰敗以後他們的抗戰激情一落千丈。他們清楚麵對強大的日本帝國的軍隊南京保衛仗不可能打贏。

他們坐在會議室裏低著頭不敢講話。他們不是害怕眼前那位頭頭,是害怕保衛南京的擔子落到自己的頭上。

如果挑起保衛南京的這副擔子,一定會有兩種結果。

其一,仗打敗了人活著,落個敗將之名,結果一生抬不起頭來。這些高級將領丟不起這個臉。

其二就是以身殉國落得民族英雄的光榮,卻沒有了性命。他們更不願意丟掉這條命。

他們誠惶誠恐的坐在那兒,已經沒有了軍人的氣魄。忘記了軍人保衛國家的天職。

更有人建議把出賣南京作為今後與日本和平談判的籌碼。他們在日軍的進攻麵前像嚇破了膽的政客。

保衛南京老百姓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幾十萬大軍一槍不放放棄首都不是撤退,不是持久戰。是逃跑,軍隊聞風而逃就是投降。

持久戰和淞滬會戰不矛盾。和南京保衛戰不矛盾。該打就得打,像平型關大捷。該堵的就得堵。就像上海的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也是堵,日本軍隊殺來了怎麼能不堵呢,不能一味的退卻。不能把國土拱手讓給日本軍隊。

南京保衛戰能打多久沒有定論,在日軍立體戰爭麵前,中**隊就是打不垮日軍,也要扒日軍一層皮。

南京中山陵的會議室裏靜的隻有鍾表滴答聲,擁有兵權的高級將領垂著眼皮不吭一聲。這些高級將領不保衛南京也許是對的。

他們清楚保衛南京是同日本軍隊作戰。他們當中沒有人願意指揮這場必定失敗的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沒有開戰已經敗了。

但是今天放棄南京,明天放棄合肥,後天沒有了武漢。日本軍隊長驅直入,打到哪裏那裏的**就撤退,中國還有嗎。

總不能把軍隊退到沙漠裏麵吧。

南京是通向中國內地的大門。放棄南京就是給日軍打開了這扇大門。助長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保衛南京是長期抗戰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持久戰戰略上的需要。主動放棄首都,不打而逃還談什麼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