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身價也就是他的社會地位,要放入社會大環境中衡量。
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那些脫離實際、自命清高的思想,都將對我們的身價產生負麵影響。
中國人講究入鄉隨俗,這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氣,要辦好事情,就必須迎合這種風氣。如果逆風而上,不能順應社會風氣和潮流,就會失去朋友,失去支持和幫助,從而也就失去了所要依附的社會關係。
一位剛從國外歸來的博士到應聘單位辦手續,他認為辦事員的工作效率特別低,就以國外的情況對工作人員橫加評論,還不耐煩地催工作人員快辦。工作人員很不高興,幹脆說:\"今天不辦手續了,明天再來辦吧。\"
這位博士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他如果說上幾句好話,如\"初來乍到,請多多關照\"\"我來麻煩你們了,這是我的個人材料,請多多費心\"。這樣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許會加快辦事的速度。
當然,做人不能沒有原則,但為人處世的方法不應一成不變,順應環境的變化,才能因地製宜,把事情辦好。
小張從某大學畢業以後,經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國家基層的機關工作。上班第一周,他就感受到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學校的氛圍。
到單位報到以後,科長把他領到自己的位子,說:\"你先把這裏的情況熟悉熟悉吧!\"然後就出去忙別的了。小張一頭霧水:既不交代工作內容,材料文件也沒有提供,怎麼熟悉情況呢?來報到之前,他憋了渾身的勁,決定要幹出個樣子來,可是現在就像用盡全力的拳頭打進了棉花團,甭提那個難受勁了。
慢慢地,小張發現這裏的一切都異於自己的想象。所有的人做事都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即使再緊急的事情也不會引起多大的注意力。這裏的人非常重視級別,級別不一樣,待遇不用說,甚至於如何說話和做事都不一樣。還有,程序特別重要,為了走完程序,有時候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他們還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小張很難理解這些現象。
雖然如此,小張仍然保持虛心謹慎的態度,注意觀察周圍所有的人和事,對誰都不抱成見,努力讓自己盡早被集體接受。他漸漸發現,這些在他看來是\"俗\"的東西,都有它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現在,小張也加入了\"俗人\"的隊伍:做事穩穩當當,尊重比自己級別高的人,對程序一絲不苟,偶爾也說粗話,開一些\"格調不高\"的玩笑。不過,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所受的教育,也沒有喪失自己的理想。雖然作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小張明白,隻有先\"隨俗\",才能安身立命,然後才談得上理想和抱負。
事實證明,職場新人要對抗公司裏一些對新人不利的風俗習慣,不僅起不了作用,而且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看不慣而反抗公司的風俗習慣,其結局幾乎百分之百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即使不被迫\"跳槽\",也會令自己灰頭土臉。因此,作為職場新人,至少在進入公司的前兩年,你是無法改變這類風俗習慣的。評判公司風俗習慣的對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適應公司的潛規則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