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城市之中,泛濫的愛心,並沒有增長生物的罪惡,反而是讓不負責任的人越來越多。
城市的流浪動物變得越來越多,就是因為隻監管了動物,而沒有監管人。
一時頭昏眼色,看見別人養寵物,他也要養,養了過後又不負責,然後隨意丟棄。
“愛”和“責任”不掛鉤,隻有“愛”,沒有“責任”,流浪動物不越來越多才怪。
這一份在榮海進行試點的城市動物管理方案過幾天會進行公示,何致遠決定先在城市中抓一千條貓狗進行絕育再說。
先把生物平衡的這個分支模塊打開。
然後在後麵進行實際城市動物管理的時候,才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來減少寵物絕育的成本和城市管理的成本。
隻要把“花錢”的問題解決了,寵物主對於寵物的管理工作抵抗心就不會太重。
另外全新的城市生物管理方案,致遠科技會是大半個主體,對於大眾來說。
接受程度又會再高一些。
在致遠公益建設基金正式開放的那一刻,一直都在關注這件事的眾多民眾第一時間登錄上去查看。
現在三個窗口都打開著。
鄒遊在打開官網的時候,就已經看見了正在進行的三個板塊。
除了城市生物管理板塊目前展示正在對城市流浪生物的絕育進度。
(0\/1000)。
以及(當前管理資金:900萬)
其他兩個板塊,提交的都是申請書和待處理項。
點開鄉村道路建設板塊,上麵顯示的是(當前建設資金:900萬)
教育扶持基金前麵也是(當前扶持資金:900萬)
但是後兩個板塊他都不怎麼關心,重要的是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板塊。
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
隻有在農村裏麵真正的待過,才知道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像大城市這般光鮮亮麗。
尤其是他的老家,順順鄉。
那個地方處於他們那個區域最為貧窮的縣城,也是那個縣城最為貧窮的地方之一。
從他的家裏一直到鎮上的路,一段足足20多km的泥路,不到下雨的時候還好說,一旦下雨。
滿地的泥濘和深坑,每次從家裏到鎮上,坐的車不是什麼小客車,而是拉貨車或者摩托車。
因為尋常的車,根本就過不去。
那片泥濘的土路,從他記事以來幾乎就沒有變過,如果要說唯一的變化,就是從泥濘變得更加泥濘。
但是,就是這樣一條泥路,卻在沿線20多公裏,住著上千人。
在一個貧窮的城市裏麵,城市自己都難以發展,何況是偏遠區域的道路建設?
但是深深感受過道路之困難的鄒遊和沿途上千人苦不堪言。
隻是普通人人微言輕,很多的事情不是他們想,就能解決。
唯獨上次聽到致遠公益建設基金成立的消息。
何致遠在新聞發布會上,頭一次讓他們這些說話的人的聲音能夠不經過層層關卡直接傳遞到擁有決定能力的最上層。
鄒遊充滿期待。
所以在致遠公益宣布成立和正式做完準備工作的這段時間裏,收集了自己地區那條道路的大量視頻和圖片資料,以及上萬字的報告材料。
然後在致遠公益開啟的第一時間上傳了上去。
看著自己上傳的提案從“待提交”變成“待審核”,鄒遊也依舊沒有什麼信心認為這些材料有用。
或許自己應該挨家挨戶收一份“請願書”的指紋簽名,或許更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