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栽培管理技術(1 / 2)

(一)選好地塊,精細耕作

向日葵對前作要求不高,除甜菜等深根係作物外,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等均是向日葵的良好前作。但向日葵不宜連作,應避免重茬。向日葵連作會使土壤養分過度消耗,病蟲害蔓延加重,在霜黴病嚴重地區,輪作周期應在8~12年。菌核病、鏽病、葉斑病發生地區,輪作周期在3年以上。列當寄生地區輪作周期為8~10年。向日葵不應選擇在甜菜和多年生深根係牧草地塊,在菌核病嚴重發生地區,不應選擇豆科作物作為前茬。雜交食用葵花新品種須選擇2年以上沒有種過葵花的地力中等以上的土地,且要求灌溉、排澇方便,地勢平坦。不宜選擇鹽堿地及長期積水地塊種植。前茬噴施過殘留期較長農藥的地塊也不宜種植向日葵。

向日葵是深根係作物,合理的土壤耕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為葵花提供更好的水、肥、氣、熱等環境條件。耕作深度以30~40厘米為宜,一般在秋季耕作為好。

(二)增施肥料,科學施肥

向日葵植株高大、根係發達,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據報道,每生產100千克向日葵種子對氮、磷、鉀的用量:食用型種子需氮6.22千克、磷1.33千克、鉀14.6千克;油用型種子需氮7.44千克、磷1.86千克、鉀16.6千克。

在秋季結合耕翻時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化肥。畝施農家肥2000~3000千克,再施一定的過磷酸鈣。可撒施、條施或穴施。

2.種肥

以畝產150千克向日葵籽實計算,播前在種植行上深施磷酸二銨10千克\\\/畝,鉀肥(氯化鉀或硫酸鉀)7~8千克\\\/畝;或氮磷鉀三元複合肥35千克\\\/畝。施用時與種子保持3厘米距離,以免燒苗。

3.追肥

在現蕾後、封壟前結合除草中耕,距向日葵根10厘米處,一次性追施尿素5~7.5千克\\\/畝。

4.葉麵噴肥

向日葵現蕾期噴施0.005%的鋅、銅、錳和鉬溶液,能提高籽實含油率,用0.1%尿素溶液進行葉麵噴肥有明顯增產作用。向日葵開花時噴施1頤3頤3氮、磷、鉀溶液,可大幅增產,並可提高含油率。

(三)精細播種,合理密植

1.品種選擇

各地可根據生產的目的,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選擇適宜的品種種植。長江中下遊地區,油用型向日葵可選擇龍葵係列的龍葵雜3號、龍葵雜4號,康地102,S33,澳洲4號,KWS203(天葵203),諾葵212等;食用型向日葵可選擇常規種龍食葵1號、龍食葵2號,甘葵2號、甘葵3號,星火,黑大片,三道眉,SD鄄981等,雜交種可選擇DK119、RH3148、765C、LD2103、CL135、R11118、H658等品種。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畝產可達250千克左右。

2.種子準備

(1)選種

向日葵種子純度須達到96%以上,淨度97%以上,發芽率85%以上,含水量12%。選用種子還必須是籽粒飽滿、百粒重較高、無菌核病、無列當種混雜的種子。

(2)種子處理

曬種:播前晾曬種子1~2天,能促進種子內酶的活動,增強生活力,有提高發芽率的作用。

浸種:播前浸種6小時,可吸收其發芽所需水分的25%~30%,可以提早發芽與出苗。在鹽堿地上種植向日葵時,播前可用浸種催芽法。方法是用0.5千克鹽堿土加5千克水浸泡,用其浸出液浸種12小時,在3~5度條件下放置5~7天後播種,可提高種子的抗鹽堿能力,利於出苗。

藥劑拌種:用種子量0.5%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40%的菌核淨可濕性粉劑拌種,還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0.5%拌種,可防治菌核病、霜黴病等。

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1)調整播種時間

播種時間因品種而定,由於食用品種生育期較油用品種長,因此播期應適當提前。江淮之間食用型葵花品種應在5月上中旬完成播種,油用型葵花品種應在5月下旬完成播種,最遲不得晚於6月15日。

星火、SD鄄981在4月5~20日播種產量最高,5月20日後播種出現成熟不足,造成產量、質量下降,癟粒增加,空殼率高。DK119適播期應為5月20~30日,其他雜交食葵品種適播期應為5月5~30日。

(2)播種密度

播種密度也因品種而定,食用型向日葵莖稈粗壯,株高大,采用大小行種植。星火花葵和SD鄄981等常規食用品種種植模式為大行95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50厘米,每畝留苗2000株;DK119等雜交種植模式為大行80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45厘米,每畝留苗2500株。油用型向日葵植株矮小,一般采用行距65厘米,株距40厘米的規格定植,每畝留苗2500~28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