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博羅縣,仰度先生隱處,是道教的第七洞天。仰度先生據稱是鬼穀子第80代傳人,仰度二字取自《鬼穀子》--“高山仰之可及,深淵度之可測”。

仰度先生因其卓越的智慧和獨特的預測能力而聞名於世,據說他與民國總統蔣校長有著密切的聯係。

1926年初,蔣校長在廣東駐軍準備二次東征時,來到了大名鼎鼎的羅浮山酥醪觀。他想去道觀裏問一問玄機,結果沒想到在這裏結識了一個小道士,結果他倆聊得很投機。兩人促膝暢談了一整晚,那晚過後,蔣校長求了一支簽,小道士看過那支簽之後,隻說了八個字:勝不離川,敗不離台。

隨後蔣校長開始東征,在平定了兩廣之後,又開始進行北伐,也都非常順利。隻不過校長當初沒聽小道士的話,在統一全國後定都了南京,結果小日子打了進來,攻陷南京。蔣校長非常後悔,又把政府搬遷到了重慶,不過當時已經大勢已去。直到49年蔣校長失敗之後,才想起敗不離台這句話,帶著他的殘餘部隊逃回台灣,才算站穩了腳跟。

這個預測蔣校長一生的小道士,就是仰度先生。仰度先生不僅能夠準確地預測蔣校長的命運,而且還曾經成功地預測了許多曆史事件。這讓人們對於仰度先生的智慧和神秘感更加向往和敬仰。

來到羅浮山,您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風光。在山間行走,可以聽到清脆的鳥鳴聲和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讓人感到寧靜和放鬆。

酥醪道觀就在羅浮山的羅嶺之北,浮山之西,一條蜿蜒而下的溪流將道觀分為南北兩處,呈s型從觀中穿過,將道觀南北分割成太極圖的形狀。

溪南是前院,和其他道觀供奉三清四帝不同,這裏供奉有黃帝呂岩葛洪等道家祖師,外麵則是仰度先生的塑像。溪北則是道院,道士居住的地方。道院最靠近中間石橋的地方有一個亭子,名為駐鶴亭,上麵有一聯:且駐雲中雀,方為世外人。亭子周圍翠竹掩映,清流激湍,石橋橫架溪上,如同一道彩虹。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千年,回到了那個充滿神秘和傳奇的時代。

夕陽漸漸地沉入地平線,那最後的光芒將天空染成了一片金黃。微風吹過,樹枝輕輕搖曳,似乎在向這美好的一天告別。在這短暫的時刻裏,大自然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那麼寧靜。而這一切,都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如夢如幻,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不久,夜幕降臨,星光璀璨,仿佛又在預告著新一天的美好。

道觀內傳出一陣誦經聲,為這個寧靜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四周的蟲鳴聲和遠處的流水聲相互交織,宛如一首優美的交響樂。此時,一縷月光灑在駐鶴亭的頂上,反射出淡淡的光輝,與大自然共同演繹著這奇妙的和諧。那些神秘的經文和這祥和的夜晚仿佛在訴說著某種古老的傳說,讓人感到一種深深的敬畏和向往。

半晌過去,誦經聲停下,從觀中走出一個年輕的道士。小道士身著一襲淡藍色的道袍,腰間係著一條深棕色的腰帶,顯得簡潔大方。他手中握著一柄拂塵,輕輕擺動,散發出一股仙風道骨的韻味。他步伐沉穩,雙目炯炯有神,臉上的笑容充滿了自信與莊重。

這位小道士叫做林栩,今年23歲,原本大學畢業後沒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是通過他二叔得到了一個做道士的機會。

剛當道士的時候,林栩還問過那個中年道人:“師父,這做道士之後,還能不能結婚?”

中年道人微微一笑,看著遠方,眼中充滿了睿智與遠見。他回答說:“咱們正一道士的清規戒律中並未規定不能結婚,但在這修行之路上,你需時刻謹記保持內心的平靜與超脫,以修道為重。若遇到有緣之人,亦可珍惜這份情緣,但切不可因此荒廢了道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