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若不極力婉拒,或許在當年,我們母子可能便不能再繼續留在京城了。隨意尋個借口,就能將你我母子打發去封地。”

“先太子不是無能之輩,反之,他是有大才之人。先帝也英明神武,他心中一早便敲定了由先太子繼位,他是不會允許另外有一個皇子來覬覦這個位置的。可憐先帝英明一世,老了後,子嗣們間卻發生了那樣的變亂……”

提起先帝來,武宣帝更是頗絕望的閉了閉眼。

“我隻是不明白……”他說,“為什麽同樣是他的兒子,他卻不能也給我一個機會。難道,就隻因為我不是元後所出嗎?”

明德太後說:“虧你也做了這些年的皇帝,你難道還不明白嗎?皇子優秀的多了,固然是好,可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說,都有大才,便都會生登位之心。而朝堂內鬥,是最容易內耗的。先帝當年在位時,四野鄰國皆來朝賀,若禍起蕭牆,這樣的安穩還能有嗎?”

“他身為帝王,自然是要為家國考慮,是天下百姓考慮。若太子無德,他自然會再擇優秀的皇子取而代之,可太子德才兼備,他又憑什麽舍太子而扶你?你定以為先帝不愛你,你也建功立業了,卻始終封賞不厚,處處皆被東宮壓一頭。”

“可你不知,他不是不愛你,他這樣做,正是保護你。登高易跌,既沒有叫你繼承大統之心,卻又將你架在高處,這才是害了你。”

“其實做一個富貴閑王又有什麽不好?鬧得如今這般田地,你心中就沒過一絲悔恨嗎?”

武宣帝不說話。

明德太後又道:“你和太子,雖非一母所出,可想想你們當年,兄弟感情多好。如今他還留有後在,也算是上天有厚德了。不然的話,那麽忠厚的一個人,若真絕了後,才叫人心寒。你就聽母後一句勸吧,你如今已經沒有別路可走了。若你能主動禪位,或還可在史書中留下一筆。若你再一意孤行,不但臭名昭著,便是日後去了地底下,你也無顏見你兄弟和你父皇。”

武宣帝仍沒說話,隻是泣不成聲。

明德太後知道,自己再多言也無益,便又關心了幾句,離開了。

之後宮裏連著頒出的幾道聖旨,連魏珩都有些意外。他意外的當然不是這個結局,意外的,隻是今上的反應而已。

魏珩沒有想到,他沒有再做最後的反抗。

那麽如此一來,最後君臣兵刃相見的那一幕,也不必上演了。

這樣也好,本來見血就不是本意。

蕭禦的身份不必再藏著掖著後,魏珩接他住進了鬆青院。整個魏國公府內,魏珩不敢說有把握保證密不透風,但在他的鬆青院內,他卻是可以足夠保住表兄的安全的。

自蕭禦住進鬆青院後,靜華長公主便日日過來鬆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