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論道始皇塚(上)(1 / 2)

月明星稀雲已空,長安驪山北麓東。

神仙論道始皇塚,隨侯寶珠入世流。

是夜,明月高懸,群星隱遁。

一道若有若無的光影,翩翩然出現在長安市驪山山腳的東邊。

這光影虛實不定,雖說是一團類人般的影子,但在皎潔月光照耀下,身後並無絲毫陰影顯露。似乎這團類人光影並非實體,因而能被月光毫無阻礙地透過。

光影舉頭望天,身形漸漸凝實,化作一個四旬男子模樣,目光深沉,精神含而不露,一襲白袍罩體,服飾迥異於今人。

隻見他望天許久,手中掐訣不定,口中亦是念念有詞:“再有一刻鍾時間,就是九星連珠,陵墓打開之時。”

又等了半炷香時間,天邊隱隱傳來一絲響動,人影未至,聲音則遙遙破空襲來。

“千年一遇的九星連珠,可讓我等到了。哈哈!”

雲霧散盡,一道金光乍現,竟也落在驪山山腳處,與白袍男子隔著數十丈距離,四目相對。

這金光顯形後,化作一個耄耋老者,步履蹣跚,身上則穿著短袖短褲,明顯的當代服飾。

老者瞧了白袍男子一眼,見其身形飄渺,腳下無影,不由得眼睛微微眯起,透出一縷訝異:“對日月無影,陽神成就,當世罕見。如今陽神中人,遍尋世間亦不過二三人罷了,都是羽門隱士,與老道也略有交情。老道自稱‘攖寧’,道友麵生得很,不知如何稱呼?”

無怪乎老者心生驚疑,須知他修道百年有餘,在修行界之地位,猶如泰山北鬥,當初未舍棄肉身之前,本是古國道門中的領袖人物,海內人望,為諸派所共尊。古國中的各大門派的尊長隱士,都與他多有交流,其中成就陽神之道的,除他自己之外,隻有一兩人而已,彼此之間頗為熟悉。

現如今,在這始皇陵前,竟又遇上了一名聞所未聞的陽神中人。

陽神中人,在古代道書丹經中被稱之為“神仙”境界,修為達到這一地步的存在,都是遠超常人想象的高人,擁有種種不可思議之神通。

自古以來,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陽神成就,往往百年難得一見,甚至有時會出現斷代之期,數百年都不曾誕生一尊。

白袍男子遙視耄耋老者幾眼,並未答話,而是先行施禮,朝老者鞠了一躬,之後才道:“晚輩姓吳,賤號‘寶島山人’,見過攖寧真人,這次相逢實在三生有幸。”

耄耋老者聞言,心頭微微一動:你知道我的名號,我卻不知道你的。你道號“寶島”,莫非是流傳海外西派的那一支?怪不得我未曾見過。

他心中已有幾分猜測,問道:“海印先生,與你是何關係?”

白袍男子肅然道:“海印先生正是晚輩師祖,晚輩乃是西派傳人。曾聽師祖描繪過攖寧前輩的相貌,故而能一眼認出。”

耄耋老者點了點頭,喃喃道:“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啊。想當年,我與海印道兄把酒論天,共參道藏奧妙,如今想起,依舊曆曆在目,可歎昔人已乘黃鶴去。寶島道友,你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海印道兄如若泉下有知,當無憾矣。”

兩人言語間,身形越過森森林木,相距不過五尺長短。

老者和男子,雖是初見,此刻交談起來,一個執禮甚恭,一個也不擺前輩架子,彼此以道友相稱,相談甚歡,仿佛一見如故成了忘年交。

對於他們這等境界的存在來說,世俗中的傳承輩分已是毫無意義的虛名。修達此境,對自己門派內部才需遵奉師徒輩分,對門派之外則依修為高低來論交,而不論修為高低,皆可以“道友”互稱。

兩人信步間,穿行驪山,深入腹地,到了某處後,忽然止步不前,同時舉頭向天。

此時依舊月明星稀,常人根本看不出任何變化。

而這兩位神仙中人,自然不同於常人。

卻見兩大神仙眼眸中精光一閃,如夢如幻,仿佛整個宇宙星辰都被吸納其中,無論世俗還是世外,都似掌上觀紋般洞察分明,算無遺策。

天體運行,世間萬法。

逆知過去,推衍未來。

諸天奧秘,盡歸於此!

“九星連珠,正是此刻!”兩人對視一眼後,皆是一笑,繼而一個身子陷入地中,消失不見,一個身影由實化虛,立足處也空無一人。

下一刻,塵封多年的始皇塚中,終於迎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耄耋老者拍了拍身上本不存在的塵土,歎道:“若非九星連珠,天機混亂,使得陵墓布下的古陣失靈,否則憑我的地遁術是決計無法潛入進來的。”

白袍男子點頭稱是,他方才分形化影,聚散無常,穿過厚厚土石夾層時,也分明感受到了古陣遺留的力量。雖然絕大多數力量都被九星連珠擾亂,但殘餘的一星半點,都叫他不敢輕舉妄動,用盡全力後,才堪堪闖入祖龍沉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