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後續大概劇情(五)(1 / 2)

麵對蒙巴頓造成的亂局,中土梵智教當仁不讓派出了隱藏的秘密武器——具足和尚,讓具足和尚代表梵智教去領導梵智教所有門派,與全真七脈、正一八宗聯手,鎮壓輪法教、菩提閣、天方教。

道教與梵苯教曆史上是有仇的。

蒙元時期,忽必烈信奉梵苯教,尊崇薩迦派的八思巴。

八思巴給忽必烈舉行過三次喜金剛灌頂。

八思巴智慧超群,三歲就能口誦真言、心咒修法,自幼就被稱作聖者,十八歲時就成為忽必烈的上師,替他賜福。

忽必烈即位後,他便成了元朝第一位國師,帝王之師。

年僅二十二歲的八思巴,就成為國師,並且統領天下梵智教、梵苯教,擁有宗教領袖的地位。

之後,蒙哥和忽必烈出於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的目的,想要打壓中土漢人信仰的道教,瓦解底層漢人的信仰,破壞他們的團結力。作為少數民族政權,他是不希望看到人數眾多的漢人都具有他們高度統一的信仰的,必須要打壓和分化才行。

因此蒙元召開了著名的“戊午之辯”。

在這一場辯論中,道門和梵智教各自派出了諸位高人,圍繞十四個辯題展開討論。

道門自古以來就主張“大辯不言”,一般不喜歡與人做口舌之爭。

而梵智教來源天竺梵教,從立教之初,就喜歡研究因明學,擅長辯論,舌燦蓮花。

忽必烈本身就傾向於梵智教和梵苯教。

而梵苯教的八思巴,最初是作為中間人,充當裁判的角色。

可後來,他自己親自下場親自下場代表梵智教與道教辯論,並拿出“天竺版史記”中編造的梵教起源的經書當做曆史證據。

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辯論的結果不問可知。

道教大敗而歸。

參與辯論的十幾位著名道士,德高望重的前輩都被剃成光頭,蒙受了巨大的羞辱。

當時道門中全真教的掌教是李誌常,遭此羞辱後,怒火中燒,竟被活活氣死了。

因此,北教和梵苯教是有深仇大恨的。

八思巴四十六歲就死了,有傳言說是被侍從毒害而死。

對於剿滅菩提閣,以及鎮壓梵苯教,北教是非常積極主動的。

即使沒有司天監主導,他們也樂意去打壓一下梵苯教。

…… ……

梵智教跋陀羅寺的方丈誠真大師暗中與菩提閣有勾結。

誠真大師被蓮華上師的花言巧語所蒙騙,加上他本人確實認為想要弘揚梵智教,就必須利用世俗名利的手段,所以他的路越走越偏。

蓮華上師,最初是菩提流支,後來轉世成為梵苯教的法王,這一世才是蓮華上師。

江海天和具足和尚聯手,前往跋陀羅寺。

具足和尚擊潰十八棍僧所布置下的十八銅人陣。

而江海天則麵對跋陀羅寺中隱藏的絕世高手——燒火僧。

此人不過是個火頭僧,在寺中一直燒火做飯,他長得十分醜陋,其貌不揚,蓬頭、裸背、跣足,從來沒有人知道他的真正修為。

寡言少語,除了燒火做飯外,就是閉目打坐,寺中無人知道他的背景來曆。

實際上,他的戰力可謂是梵智教中的第一!

麵對江海天和具足和尚,還有他們帶來的司天監的精銳戰士,跋陀羅寺如臨大敵。

值此生死存亡之際,火頭僧終於出手了。

他一個人對抗江海天和諸多司天監的高手。

一己之力,鎮壓群雄。

他施展傳說中的“緊那羅王”神通,自身化作緊那羅王的法身,身形猛漲數十丈,法天象地,威壓四方。

手持長棍,棒打濤濤江海。

這種變化身形的神通法門,其實是一種精神影響,讓普通人認為自己變成了參天巨人,扭曲了他們的認知。

其修為之高,堪比道門陽神。戰力之強,直追獨孤求道。

江海天和司天監眾多高手,險死還生,最後才僥幸擊敗此人。

江海天在此戰後,終於成就真正金丹。

江海天和陸庖丁、李真陽、觀音奴、菩薩蠻、星影等人,一同粉碎輪法教的驚天陰謀。

合力鎮壓邪教教主木天尊,並且從他口中得知泥丸真人的消息。

…… ……

之後,具足和尚與江海天布局,由具足和尚假扮愚比丘,在最關鍵時刻偷襲菩提閣蓮華上師,最後成功擊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