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事情的關鍵還是要找爺爺和爸爸出麵才行,不然奶奶不會罷休。”阿寶心裏想。爺爺現在是三叔家的一家之主,誰讓老爺子有手藝賺錢多呢!嘿嘿嘿……她暗戳戳地想。老爺子多數時候是不在家,對小女兒還是很疼愛的,溫二華對這個最小的妹妹也是看得跟自己的女兒一般重要,由他們爺倆出麵,估計可以阻止小姑的遠嫁。阿寶不單想解決溫青雲的遠嫁之禍,還想讓她得償所願,嫁個有情人。前世她們姑侄幾個除了最小的堂妹稍微嫁得好一點,個個都不如意,不幸福。溫青雲是嫁去了北方,嫁的男人跟溫二華同齡,可能是北方男人顯老,看起來比溫二華大了十歲,胡子拉碴的。阿寶記得前世她知道小姑出嫁時,溫青雲已經在父兄(老爺子、溫二華和溫嘉)三代男丁的護送下,奔向未知的北方了。一同嫁去的有另三個鄰鎮的姑娘,據說婆家相距也不遠,多數時候就當親戚在走動。而小姑從此後一直到阿寶死那年,回南方娘家的次數也是10個手指能數得過來,無論是溫爺爺去世,溫二華動手術都沒有回來,現實情況不允許。也就是在孩子們都長大後,10幾年間回來過4,5次,其中有兩次還是老太太葉細妹和溫大華去世。而溫青雲也因為遠嫁,什麼委屈、難過、歡喜都無人可訴,加上生活的艱辛和農活的勞作,40歲不到就全白了頭發,有腦梗的毛病。
前世,阿寶在北方讀書的那年國慶假期,第一次去到小姑家,那年剛好是小表弟出生的第三天。正值秋季,一派豐收的景象。確實是北方平原,多數是平地,隨處可見一望無際的麥田,金黃色的“海洋”。
96年10月3日,阿寶早上從學校出發,一路輾轉,終於在當天下午4點多找到了小姑家。北方人都很熱情,阿寶的到來,讓溫青雲熱淚盈眶,這是她出嫁幾年第一次有娘家人來看她。
阿寶也感觸良多。來北方讀書是她第一次遠離家鄉,也是她存心想來看一看小姑嫁去的地方,去看一看跟南方山村裏完全不一樣的景色,體驗北方農村的生活。
一走進小姑所在的村莊裏,那時還沒有門牌號,初來乍到的人一看,幾乎家家戶戶都是一樣樣的。阿寶當時是每走幾步看到人就問路,於是在走過了小姑家門好幾戶人家後再倒回來,非常有意思。
小姑家是二進的宅子,一進大門就是個院子,院子裏右邊有兩棵很大的柿子樹,金秋時節的柿子就像燈籠似的掛在樹上,紅紅火火的,好看極了。左邊有個菜地和放農具停自行車的棚子。進去就是個廳堂,廳堂左右兩邊有灶台,連接東西兩廂房的土炕,東廂房是主臥室,西廂房是客臥。二進裏有個院子,也是有一棵柿子樹和兩棵桃樹,柴房,廳堂和廂房的格局與一進是一模一樣的,西廂房是小姑的婆婆住的。
他們都很熱情,左鄰右舍都送東西到小姑家,小姑丈還專門跑去鎮子上割了5斤肉,做了韭菜肉盒子吃,那是阿寶幾十年裏吃過最好吃的韭菜肉盒子。小姑丈的年齡比溫青雲大10幾歲,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北方漢子,上麵有3個哥哥,都在市裏和縣裏的單位工作,老家農村就剩他這個隻有初中畢業的老四帶著老母親守著。當年是花光了多年的積蓄跟人去南方討老婆的。跟溫青雲一樣從南方遠嫁過來的,也就她家日子過得還成。她覺得既然都嫁了,除了自己,誰也幫不上忙。好在她從小就勤快節儉,吃苦耐勞,所嫁的男人在初初的10來年裏也心疼她一個人遠嫁不容易,夫妻倆慢慢也就過上了普普通通的小日子。
回想起前世的小姑,阿寶覺得雖然不能說她過得不好,但也談不上好。畢竟人生除了物質追求,還有心靈追求也是蠻重要的。她就希望溫青雲不要再過前世那樣的人生,能活著開心一點。
“既然我的蝴蝶小翅膀扇動一下,提前了這事,那我就不能讓小姑再走向上一世的路子。”
“阿寶,你小姑呢?還沒回來嗎?”正當阿寶絞盡腦汗時,大門外走進來一個男人,25歲左右,1米7左右,稍微有點瘦削,是同村的登叔,跟溫二華關係不錯,也跟溫青雲之間有些朦朧的情意吧。
之前有人來家裏保過媒,但是葉細妹嫌棄人家裏窮,兄弟多,沒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