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不小心又剽竊了(1 / 2)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司馬微眼睛一掃學堂中的眾弟子,言道:“諸葛亮,你可知道此話何意?”

從前課堂上都非常認真的諸葛亮今日不知是何原因神遊物外,以至於司馬微所說的話沒有停清楚,吞吞吐吐的站了起來道:“先生我走神了,不知先生之言,請先生責罰!”

“前來領戒尺。”司馬微叫來諸葛亮就給了他三下,他上課最不喜有人分神,認為那是糟蹋了自己的學識,對著下麵的學生厲聲道:“雙手摟得過的大樹,是從細小的幼苗生長起來的。九層高的樓台,是從一堆土建築起來的。千裏的旅程是從第一步開始的,你們現在的學習就是為了你們將來的成就,現在神遊物外,不怕將來悔之不及?”

楊毅有幸站在司馬微的課堂上,這是他自己特意要求的,理由是要知道司馬微教他們什麼,自己才能英才施教,其實就是想給自己裏添加點真正的墨水,能交出諸葛亮和龐統,徐庶這樣的人物絕對是有真才實學的,他是第一次見到古人上課,見到諸葛亮一個走神就挨板子有些慶幸,慶幸自己在這時代沒去上過學,慶幸上輩子上學的年代已經沒有這麼嚴厲了,要不以他天天上課睡覺的勁頭,當司馬微的學生不到三天就得被逐出門牆了。

“此課為理解,我來出題,由楊兄弟來點名,如若誰答不上來,就領三下戒尺!”司馬微說完還朝著楊毅點了點頭。

司馬微的課堂上並不是隻有五個人,而是多達二十多個,其中大多為荊襄一地士族子弟,都是通過龐德公的關係知道了水鏡山莊又大賢隱居,所以拚了命的騷擾龐德公,拖關係吧自己家族的子弟送到這裏來學習,雖然司馬微不是很喜歡,但是礙著龐德公的麵子也收了一點,能在這裏上課的都是司馬微認可的天生就比較聰慧的。

學堂上的士族子弟除了和楊毅一起喝過酒的三個小鬼,都沒見過他,此時紛紛投以好奇的目光,司馬微的課上這些小鬼都很專心,絲毫沒有注意到學堂角落處竟然比之平時還多出個人來。

“你等專心上課,無需理會我,當我不存在即可。”看了司馬微打諸葛亮,楊毅自然知道司馬微不喜歡別人在他的課上分心,趕緊叫學堂上的弟子回過神去。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微說完後就朝著楊毅示意了下,意思是叫他隨便抽選個人來回答。

其實這未嚐不是司馬微再向楊毅炫耀,炫耀自己的弟子都很出色,不怕楊毅抽選,隨便一個都是聰慧過人。

“二排第三個,你來回答。”楊毅沒有讓自己認識的三個小鬼回答,而是在學堂上指了個麵有異像之人,此人大約十二三歲,生的少年老成,楊毅正是看他較為奇特,才叫他來回答的。

“先生,我叫蒯良。”被指到的弟子應聲站起,先是向楊毅行了個禮然後朝著司馬微言道:“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這就是蒯氏雙傑中的老大,未來劉表初定荊州時的關鍵人物,被劉表稱之為‘雍季之論’的人物,果然小時候就很聰明啊”楊毅也沒有想到自己隨便指了個學堂上的弟子都有這麼大的來頭,看來司馬微這學堂還真是一塊寶地,雖然蒯良說的是對的,楊毅還是點評到:“先生是知道你們以為來這裏就是高過自己家族中的其他弟子一頭,不要以為自己天生聰慧,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你們還是要刻苦求學,這樣將來才會不負上天賜予你等的資質。”“消失了了,大未必佳!真是意外之喜,看來楊兄弟的才華還多未顯露啊!”司馬微見楊毅隨意一句話都如此一針見血,對著學堂上的弟子說道:“楊毅兄弟說的正是,楊兄弟滿腹才華,我與龐德公都引其為友,你等要是以後有不懂之處盡可向其請教。”“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楊毅這次認真的掃視了下學堂內的人物,指著了個年紀和諸葛亮差不多打的小鬼示意他來回答。“學生孟建,見過楊先生。(前麵有錯誤,孟建就是孟公威,前麵習慣了,把他的字打出來了,其實這時候是沒字的,石廣元也一樣,現在沒字,叫石韜)”站起來的弟子很有禮貌的朝著楊毅行了個禮後也開始解釋道:“老師的這句話出自禮記,原意是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司馬先生的意思也是告訴你們,心中的韜略是自小開始累積的,你們現在少學了一點,長大以後若是少了這一點而後悔已輩子,所以你們必須虛心求教,不得分心。”楊毅看了看司馬微,說道:“德操老哥是這意思吧!”“不錯,正是此意,今日你們應以諸葛亮為戒,不得學他上課之時分神。”司馬微看著堂下的學子厲聲言道。司馬微的課大概是從早上7點到下午的11點半,講的也與一般的私塾不同,不和這些年齡並不大的學子說什麼四書五經,儒家禮義,而是引據經典,告訴下麵的學子一個又一個的道理,然後把這道理讓學子們理解到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些什麼後果,接著就會說些兵法韜略,四書五經這東西,門下弟子多半早已在家中就以習過,所以他根本不講,正因為這樣,一堂課下來,不僅是給下麵學生講的,就連旁聽的楊毅也覺得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