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雖平,但是各地尚存餘孽,百姓流離,荊襄得王刺史庇護,較為平靜,然依舊有黃巾餘孽為禍鄉裏,王刺史以為然否?”司馬微辦事一點都不拖拉。
“德操所言甚是。”司馬微想說的事情早已和他通過氣,王睿自然不會打反調。
龐德公點點頭道:“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我的應為朝廷舉薦些賢才。”
“爾等可有賢才推薦?若有真才實學,我自當向朝廷舉薦。”
前來的賓客並不知情,隻知道自己是受了龐德公的邀請,前來為楊毅冠禮,蔡瑁原本也不知情,也是意外從黃承彥的口中得知的,賓客並把自己家族裏的年輕子弟報了出來,一時間大廳顯得有些吵雜,蔡瑁冷眼望著眾人,也不言語,隻是冷笑了一下。
“賢才就在王刺史眼前,王刺史為何不識。”司馬微一扶長須笑道。
大廳的眾人看著香案前的楊毅,頓時明白過來了,他們都是自幼熟讀詩書的人物,這種場景也不是沒有見過,今天龐德公請他們來,都是為了楊毅造勢。
“楊毅有何才?我怎不知。”雖然已經和他通過氣,當真到了要舉和自己不待見的人為孝廉,王睿還是刁難了下。
王睿的話音剛落,一直在大廳裏做著,靜靜的等候冠禮結束的黃忠等人就不願意了,站起來反駁道:“宛城之戰,楊都尉率領本部追擊宛城黃巾頭領百餘裏,是其勇。”
跟著魏延也站了起來冷冷的望了一眼王睿說道:“宛城之戰,東門攻防之時,王太守因反賊反撲不敵,楊都尉率部誓死斷後,讓弟兄們得以安全退出宛城是其義。”
“寬嚴待下,兵卒皆傾其心,可謂之仁!”李通也反駁到,事實上宛城之戰時,楊毅的部下也確實都很喜歡他這個頭領。
“宛城之戰,每每身先士卒,毫無怨言,朱中郎的命令,朝廷下達的命令,認真完成,可謂之忠。”黃承彥也出來參了一腳,他的都是聽說,宛城之戰他並不在,隻是幫楊毅造勢而已,就是瞎說他也得認。
這些事跡都是能考證的,大廳裏的賓客雖然都不關心這些,但是真假一去打探就知道,所以黃忠三人既然敢當著眾人的麵說,基本就不會有假,望著楊毅的眼神也變了變,有些露出讚同聲。
“楊經緯真義士!”蔡瑁的聲音穿透整個大廳,引動眾人紛紛向他望去。
黃承彥又在適當的時候操起了琴音,一曲世麵埋伏,蕩氣回腸,殺場拚搏,宛城之戰的情景仿佛通過悠揚激蕩的琴聲在眾人的耳邊中展現出來,突然音調一改,變得纏綿婉轉,細水長流。
龐德公抓了抓他那隻有一點點的胡渣子笑道:“黃巾八敗,可謂其智!”接著把楊毅和他們初見的時候所說的黃巾八敗公布了出來,龐德公是誰,荊襄士族的領袖,在場的賓客幾乎全是荊襄一地的士族,哪有不信的道理,皆讚歎道:“楊經緯高見。”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一首涼州詞,一首短歌行,道盡了將士的豪情,楊經緯文采何其出眾,此亦為其智!”剛吸引完眾人注意力的蔡瑁,再一次把眾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
涼州詞,和短歌確實是很出名,幾乎已經在全國流傳,幾乎所有士人提到這兩首詩詞都會毅然的道上一聲‘好’,可是楊毅確不出名,因為流傳的途中大多都省略了他這個作者的名字,就連來水鏡山莊的賓客中也是大半不知這兩首詩詞是楊毅所作,就更不用說在荊襄之外的士族了,聽蔡瑁說完後看向楊毅的眼神裏充滿了驚訝,和難以置信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