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出發(1 / 2)

“這人就是楊修?怎麼一點都不像他老爹!”楊彪告訴他他兒子德祖也在也在裏麵的時候,楊毅沒反應過來楊彪說的就是楊修,父親叫自己的兒子一般都是接近叫名的,沒想到楊彪叫的是字,而且還是行軍祭酒,前來的十五人中頭銜最高的一個。

楊修的字楊毅記得並不怎麼清楚,但是楊修這個人還是很有映象的,‘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雞肋一詞就是楊修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自打楊修報出了他自己的名字,楊毅盯著他的目光都變了,驚喜,高興,及時雨,皆浮現在楊毅的臉上。

楊毅四人的隊伍裏,黃忠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魏延也算萬人敵,李通亦是一員健將,楊毅行軍打戰之時軍略方麵大都也是他們出的,但是楊毅總覺得缺了點什麼,見到楊修以後,才知道自己的隊伍裏一直少個軍師一樣的人物,黃忠在帶兵打仗上卻是是很厲害,可是在謀算上楊毅心裏沒底,魏延和黃忠差不多,李通就更不用說了,至於他自己,隨機應變就是他最大的本事了,但是缺少一個人謀劃整個戰場,此時楊修的出現不吝於及時雨。

楊修絕對上的上一個優秀的謀士,楊毅依稀記得三國誌中魏武帝傳記載的‘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這說明什麼,說明兩個問題,一,楊修才華出眾,所以才會為曹操任以“總知外內”的主薄一職,而且“事皆稱意”,這樣來說,曹操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對他比較看重而且是信任的,不然,不會把這個職位交給他。二,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一句可見,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二字,又說明有很多人在巴結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反過來說,這個又可以證明楊修這個時候應該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關係比較密切,不然無由出現“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情況,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才足以說明楊修的才能了。

“西涼急報!”

楊毅正準備繼續喝麵前的十五人說下什麼,一傳令兵手中拿著奏章,火急火燎的從營外衝到了他的跟前。

“急報不上奏朝廷,來這幹什麼?”楊毅有些納悶,問道:“是何消息?”

“長安告急,再次求援!將軍有水否!”傳令兵好像並不知道楊毅的官職,而且滿頭大汗,像是奔波了很久。

“德祖,去讓人取杯水與這位兄弟!”楊毅也是剛來這軍營,哪裏知道水在哪,他自己都沒見到,向著傳令兵問道:“既是長安告急,因火速通報與朝廷,為何來我這?”

“小的去了,結果被張讓攔了回來,讓我去找太尉楊彪!”傳令兵說話的口氣有些無奈。

楊毅怔了怔道:“那你就該去找楊太尉,也不是來找我啊!”

“太尉府小的也去了!太尉又讓我來找你,說這次出兵救援全由將軍負責,直接報與你就行。”傳令兵解釋道。

“感情就是這麼推我!長安在急有什麼用,我總的集合下人馬才能出發吧!”楊毅一陣鬱悶,從傳令兵手中結果奏折言道:“我不是什麼將軍,隻是一個校尉,你叫我楊校尉就行。

翻開看了下奏折內的內容,奏折裏大略稟報了下現在西涼戰場上的形式,說長安已經萬分危急,此時朱攜領兵三萬屯在眉,討虜校尉孫堅領兩萬兵馬在子午穀,這次與朱攜同為最高指揮的張溫領一萬兵馬駐紮長安,三個的放互為犄角,死死防守。

也就是說西涼一地,出了長安以外的一點地盤已經全丟了,馬騰帶著兒子馬超,馬岱,還有龐德領著三萬兵馬在安定與朱攜對峙,韓遂有兩萬兵馬在五丈原,和馬騰互相配合,而這次西涼反叛的主力十萬的羌族鐵騎屯兵陳倉,壓力最大的兵不是離羌族最近的孫堅,而是朱攜,孫堅人馬雖然隻有兩萬,但是羌族的重心也在朱攜身上,兵沒有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孫堅身上,朱攜雖然占據地利加上將士用命,但是三萬對十五萬還是太過勉強,虧得孫堅和張溫的幾次支援,要不眉已經丟了,眉一丟,羌族的十萬鐵騎就可以直接兵臨長安了,所以朱攜在奏折裏謝的十萬火急,說他已經做好了和蠻夷玉石俱焚的準備,要求朝廷援兵快些過去。

楊毅看完奏折心情有些沉重,朱攜可以算他的老上司了,能力之強楊毅是知道的,而且一般不肯求救,一旦求救就真是十萬火急了,估計真正的形式比奏折上寫的還要危急。

“長安在此告急,你們速去整頓兵馬,我們立刻出發!”看完了奏折,知道了前麵局勢的楊毅對著勉強十五人咆哮道,朱攜在宛城的時候對他多有照顧,他可不能讓朱攜在他還沒到西涼的時候就隕落了。

“楊校尉,是不是太急促了點,軍資一時半會哪裏能那麼快收拾好,我看還是明日再出發吧!”說話的是袁行,楊毅雖然名義上是這次行動的指揮,但是他並不放在心上,一樣的官職,但是他確是袁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