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奴隸貿易?(1 / 2)

第四卷帝國東升第九十三章奴隸貿易?

路易十四不願意減少進口商品量,柯爾伯一時也想不出好辦法,柯爾伯隻能向路易十四建議,不如聯合歐洲其他各國一起商討,或許可以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

歐洲各國,沒有貿易逆差的恐怕隻有葡萄牙,通過轉運一部分大明貨物,葡萄牙非但沒有貿易逆差,每年還順差不少,而最不怕貿易逆差的則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每年都有來自美洲的巨額白銀作為補充,富得流油,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來自東方的商品。

而其餘各國,基本上對大明都有巨大的貿易逆差,靠著早期從非洲、美洲等地掠奪的大筆金銀,各國雖然還可以支持,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在路易十四和他的財政大臣商量如何應對貿易逆差時,王福也和自己的輔大臣、皇長子起與歐洲的貿易順差問題。

大明對歐洲的貿易順差早在萬曆時期就已開始,初期每年隻有一二百萬兩左右,後來擴大到三四百萬兩,持續數十年下來,累積的貿易順差估計在一億兩左右。而到了弘光自己手上,由於開放了海貿,每年貿易順差擴大到千萬兩,自從大明艦隊航歐洲後,每年貿易順差更是猛增到數千萬兩,最近二十年,預計大明對歐洲的順差過五億兩白銀。

加上美洲、南洋、印度、東亞各國,大明這些年合計的貿易順差至少也有十億兩白銀之巨,這麼多白銀一起湧入大明,如果不是趕上大明正在進行工業**,大明經濟早就崩潰。

因為這些年大明生產力急上升,大量白銀的湧入,非但沒有拖累大明經濟,反而給了大明經濟巨大的助力,正因為有了大量白銀湧入,大明生產的商品才得予交換,巨量白銀和龐大的商品生產就象是兩台互相交換推進的機器,缺一不可,大明經濟才會取得如此輝煌成就。

英國人對滿清動鴉片戰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雙方貿易的不平穩,原和歐洲之間累積了二百年的貿易順差,大量白銀流入國,使歐洲承受銀荒之苦,而白銀的大量流入又抬高國的物價,促進了歐洲更大的貿易逆差,這就象是一個惡性循環,最終英國人選擇了槍炮來解開這個死結,用鴉片平衡雙方的貿易,這樣一來,曆史掉了一個頭,巨額的鴉片不但侵蝕了國人的身體,而且使得國白銀大量外流。

如今大明從歐洲吸收白銀的度遠比曆史上任何時代就要快,或許用不到一百多年後,再過一二十年,歐洲就要受不了,以現在大明的實力,英國也好,法國也好,並沒有向大明動戰爭的實力,自然也不可能逼迫大明購買鴉片,隻是一旦吸幹歐洲的白銀,大明與歐洲的貿易必定要萎縮,運往歐洲的貨物倒逼回來,很容易對大明經濟產生副麵影響。

朱慈焯豎起雙耳,努力的聽著父皇所講的話,如今圍繞在他身邊之人多是實幹之才,但象這樣對大明的經濟層麵進行分折,他從來沒有從哪一個老師或幕僚嘴裏聽過,如今驟然聽到,卻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樊躍掌管著最早的戶部銀行,對於經濟自然理解的更多,以大明現在的經濟實力,再吸收十億兩白銀也不成問題,但白銀也絕不是越多越好,戶部銀行已經行可以全國通用的銀票,經濟交易不必完全依靠白銀,白銀的泛濫,不利於朝廷對經濟的掌控。

“皇上所慮極有道理,隻是我朝所需歐洲諸物實在不多,除非引進人力。”樊躍想了想才回道。

這些年,看到大明生活富裕,不少歐洲人想定居在大明,入籍成為大明百姓。隻是朝廷一直嚴格控製入藉人數,非有特殊才能者不可入藉,一年入藉者不過百人。

夷人遠投這一套在大明早已被拋棄,大部分官員都同意限製夷人的入藉,隻是隨著大明國內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不少商人想引進南洋土箸或者黑人奴隸,卻一概被皇帝否決。此時再聽到樊躍提起引進人力,其實更多的想開啟與歐洲之間的奴隸貿易。

王福馬上搖頭:“原是漢人居所,不可亂了族群,愛卿可不要忘了五胡亂華和宋末泉州之亂。”

樊躍臉上露出一絲失望之色,他無疑代表了一大部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想法,迫切希望朝廷能放開引進奴隸的口子,尤其是開放采礦方麵的奴隸。

隨著經濟展,大明對各種礦產需求越來越大,而礦工又是最辛苦的工作,如今大明處處是機會,實在不行還可以種地,百姓都不願采礦,除了一部分北方轉過來的奴隸外,各個礦廠隻得采取高薪吸引百姓前往開礦,一個強壯礦工,如今月薪已經過二十五兩,僅次於水手價格。